目前分類:談談自我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挑戰陳舊的自己
■ 090412 談自我(下)會議記錄

華東藏:「自我基模其實就是人形成的慣性行為模式來生存於社會,自信很強的人用氣勢壓過他人來生存於這社會,自信不足的人可能就是不斷縮小自己或用陰的方式以求生存,自我基模其實是不斷改變的。

其實很多人學習宗教的過程只不過是拿該宗教所教導的東西做為自我基模的工具而已,如很多宗教教導我們要善良,所以我們就拿善良來當我們自我基模的工具,一旦有人要你拿掉善良時,你就不願意拿掉,其實陷入自我執著(自我基模)的陷阱中。

華東藏:「我們對習慣的事情會去忽略,但我們修行要善用自我基模,要挑戰自我基模,給它新的刺激,它就會有新的生命誕生。你發現它的動態,你會知道自我是假的,你的自我就會鬆動。我們要隨機逗教,依不同情境用不同方法處理,而不要只用自我基模的固定模式(SOP標準作業流程)去處理。」

AMY:「那我們要如何挑戰自我?」

觀一:「就一直換SOP,我是感受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作業流程,譬如我接觸到新的朋友、應對新的客戶或接受到不同的觀念,其實都有特定的流程;那就去變換對應模式然後去觀察它帶來的改變。」

華東藏:「舉例來說,AMY是很孝順的,因為感受到公婆的病痛,所以總是無法放心出去遊玩,若換個SOP、換個對應模式想法,若想到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常態,也許早點走換個新的身體或到極樂世界,不注重身體而重視靈魂時,你就會覺得想法不同了。」

AMY:「人與人之間是很有情感的,我們體會到無常,你也知道道理,但你還是會不捨。」

華東藏:「所以你的心是一直希望它是永恆的,所以這就是自我延伸出來的病態,自我是一直想要永恆存在的東西,但沒有永恆存在的東西。就像有些父母會把自己的理想加諸在孩子身上;或有些宗師要弟子傳承宗風,這都是想要永續自我病態的延伸。」

華東藏:「自我基模不僅是用來反應外境的方法,常常也是我們用來理解與評價別人所傳出訊息的方式,我們是用這個SOP(工作的標準流程)去看待事情,所以我們常在接受訊息時,就會更加強化自我基模,而使自我更加僵化而無法再成長。」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改變自己」好不好?
■ 090412 談自我(下)會議記錄

●理想的自我概念(ideal self-concept):是自己希望成為的型態
●現實的自我概念(actual self-concept):是目前自認為的型態

當兩者較接近時,個人擁有較好的自我概念;當兩者差距太大時,個人對自己有較多的不滿,並擁有較差的自我概念。

華東藏:「我們運用各種方式學習進步,對不圓滿的事去排抑它,差異太大時人會不滿、貶抑自我。需求一個更高的自我會產生兩個現象,對自我所做之事,如做錯或欲望…會用寬容的態度去看待,第二個會過度欣羨他人,而忽略自我的展現,理想與現實是存在每一個人的心底,這種方式是不正確的,因我們想改變原有的自我,那是不對的。為什麼那是不對的?」

觀一:「為什麼改變自我是阻礙修行?」

華東藏:「改變是否是一件好的事情?改變意味你覺得「原來的你」不好,那你會對自我產生不好的評價,不好的評價從我執產生出來,你去改變自我也是一個我執的增生,你是把我從這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這是一個遊戲,你是受控制的,因為你一直覺得不好,所以想改變,但是它是不需要改變的。」

觀菩提:「我為什麼要去改變?是因我們長久以來的習慣不好,所以要改變;改變後那好的習慣自然會產生出來。」

空城計:「答案很有趣,可否再講一次。」

觀菩提:「有時候修習佛法是一種矛盾,就是一個空,但又為什麼要修?」

空城計:「去年在日本時,華東藏把我築了多年的牆打破,我陷入空的境去,以為把城丟了就對了,現在想起來則不然。以佛法來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真的很難,因為華東藏說我一直執有為實,那我就換空好了,以為改變後現在境界就會很好,但也不然。所以您剛說的方法是否也只是換了一個城堡。」(城堡指的是另一個自己以為會更好的自我)

華東藏:「是的,你之前從『執有』為實,現在改變為『執空』為實,這只是換湯不換藥,如同你執著蓋一座最堅固的城堡,只是現在蓋的是空的城堡,你還是在城堡裡。」

AMY:「過程中也『必須』這樣去運用嗎?」

華東藏:「不一定必須,必須二字要拿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如果我們都做好事,就會成佛,那就少了中間的自淨其意的部分,心中不執善惡的念,就不造業。」

華東藏:「惠明向六祖惠能大師請法,請教如何解脫。六祖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的(你的)本來面目?』。如同對與錯是落入一個思維,不思善不思惡就是把念頭打死,那還有什麼可想,這時就是非空非有。那要如何做練習?練習的方法很簡單,練習觀察,觀看為什麼會想要改變?改變後的真正目又是什麼?以更高的視野去觀察你的心,在這個範圍你會發現,心陷入不安的狀態又想改變為安定的狀態,但改變本身就是一種「不安定」。心在這中間不斷的造作,這都是心所發明的遊戲、虛妄的過程。

第一個造作-評價現在的自己好或不好。
第二個造作-改變現在的自己成為一個理想中的自己。
第三個造作-改變後又擔心是否沒有活出原有的自己。

因為心一直想要安定,卻又一直用不能安定的方法去讓自己安定。所以念念遷流、無時或止,就形成了苦、樂的感受。

所以上次所說的【前腳走後腳放】的比喻很好,每起一念不放於心,不去住著,就沒有所謂的好壞,而從每一念去透徹,不然人就時時刻刻去思維比較,對人也有很多的分別、愛惡、喜捨,人會有很多的痛苦就是因此而產生的,在天台宗裡面所講一心三觀的空觀,對心裡的念頭,念念不要住著、不要分別、愛惡、取捨。」

AMY:「那要如何做到?」

華東藏:「就是要練習,起一個分別念,就起一個心,那就是分別念,一個釘一個,而後心就不動了,開始發現是無意(念)的事情,心就靜了,就是練習抓念頭,抓本身是一個無意(念)的事,最後就會停止。」

AMY:「就是去看到他。」

華東藏:「看到他而不起評價。是否有注意到現在外境無聲,但心裡頭有一個聲音啐啐念,那就是意根,就是要去抓他,而不要改變他,這時的改變就是意根。」

華東藏:「念念都是意在作祟,心是無法靜的。」

AMY:「觀而不落入分別。」

華東藏:「就這麼簡單。練習久後心就會定。別用念頭打念頭,別用意根打意根,那就會有抓不完的念頭。」

AMY:「是一種頭上安頭。」

華東藏:「念頭讓他念念虛妄,念是不住著的,不隨念頭起分別、愛惡、取捨。分別、愛惡、起捨就會造業。它的識根就會轉到投胎轉世的根本。」

華東藏:「要清除你的意識,不是丟掉,而是你發現它根本不存在。」

小鸚:「剛開始是不要分別嗎?分別有時是自主的,是先不理會嗎?自然就習慣了。」

華東藏:「是的,剛開始練習不要評價,不住著,心就會安定。不去理它,妄念就會減輕,這是一個修學的方便,自我也是從意識所生成的,所以要抓第六意識,它是我們修行憑藉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念佛也是一個好方法。」
華東藏:「慢慢的觀察你會發現意識在流轉,你就不會評價他,不評價就不會改變。」

覺勇:「如我寫金剛經,不受外界所影響不起念。」

華東藏:「這也是一種專注。念頭會造就我們的自我,自我會隨緣造業,所以地藏菩薩說【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意思就是在這邊。」

AMY:「今天收穫滿多的,自我基模的部分,還有剛剛這個概念,觀而不落入分別。」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四種「自我」的樣貌-真我
■ 090412 談自我(下)會議記錄

華東藏:「第四個真我-如來法身,假如諸位成佛,那我們的關係為何?」

小鸚:「應該融為一體吧!?」

AMY:「因為願力不同,佛的願力不同是否成就不同?如同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以祂四十八願的廣大,所以稱作佛中之王,那其他的佛因不同的願力,淨土也不同。感覺佛性是相同,但有別。」

觀菩提:「每一個人皆有佛性,每一尊佛就像每一個人一樣,有各自的願力特色。」

常不輕:「佛不起分別,佛是
應化演教,在不同的時空,有不同的願力去渡化眾生。」

AMY:「佛有法身、報身、化身,來娑婆世界的是化身佛。」

自然:「那你為什麼要學佛?學佛要做什麼?」

空城計:「目前我可以堅信為什麼要努力學習成佛,因人世間有太多的煩惱,成佛後這些都可解脫可成正道,只是了不解成佛後又要做什麼?所以無法回答真正的快樂是什麼,成佛就會快樂嗎?」

常不輕:「真正的快樂應該是屬於無餘涅槃,那提的是有餘涅槃的部分,今的證得圓覺,但是還有其他煩惱,包括習性在內,還有需要修練的地方,成了菩薩還要到八地菩薩才會不退轉,不動地菩薩,到了十地菩薩再經一地菩薩才會成佛,所以佛是沒有快不快樂,因為祂只在當下的一個狀況,來一人渡一人,不強求,以靈性來看,佛是看人的靈性,靈性的高低是眾生層次的問題,佛講三藏十二部經典,有上乘人至下乘人,的用意就在這個地方。」

華東藏:「我們在修行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疑問,一定要提出來。」

AMY:「菩薩因有一念無明,所以未破,還沒證到佛的境界,那佛是己證,所以破了無明。那衍生了問題,佛是用一念心來做事,我們凡夫是用雜念(像股票的行情)來做事,例如看到眾生無緣同體大慈大悲,不起分別心是如何去做到的?我們要恆持一個很單純的念頭,為什麼老是做不到?」

觀一:「宗教成佛的過程,佛與佛會相遇嗎?因阿彌陀佛祂建構的世界用一個念頭,如果從自身抽離再看自我,佛與佛兩個自我沒有分別,等於在上面的兩者,那會相遇嗎?還是各自建構自我的世界?」

AMY:「是否像是燈的照射?」(光光互攝)

小鸚:「我是學禪,那是否是一個空無的狀態?大家都是空,所以沒有分別,是一體?」

華東藏:「你認為是這樣?」

AMY:「就像燈燈相照融為一體,應該是這樣,不知感覺為何?」

小鸚:「不分你我的光。」

華東藏:「不起分別心是相同,起分別心觀察前後亮度異有別,如同舞台劇。」

AMY:「加強的效果。融為一體,那是一個感覺,你看不到。」

華東藏:「起分別心第一秒和第二秒是有差別,起分別心確實是不同。其實是燈燈相融,還是碰到。」

小鸚:「可是那個光是很強,像太陽。」

華東藏:「兩個太陽還是比一個太陽亮啊?」

小鸚:「我的意思是它是無限大。」

常不輕:「應該是共鳴。」

華東藏:「共鳴代表有兩個以上的單體。」

常不輕:「本質相同才會引起共鳴,相遇是知道,但沒分別,如同音箱會產生共鳴的原理。」

華東藏:「以社會樣態來說,層次不同,如同心智層次的不同,智慧也不同。在過程中,以光光互攝的理念來說,成佛也是要排隊的,如同釋迦牟尼佛成佛後,下一個是阿逸多菩薩,成佛是在五十六億七仟萬年以後。對於有限的時空來說,成就佛陀是有先後次序的,但對於無限時空來講,則無先後次序的。實質上在過程中,要成就自己的願,從這方向去努力,成就的目標就像美瑛講的是互融互攝的。」

華東藏:「若要細分,就要提到法、報、化三身。」

華東藏:「報身的光芒是可以燈燈互攝的,報身是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報身可從像這樣的讀書會或平時修身養性、種福田而成就報身,成就佛的報身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把自我不斷分析、反省,以無我心、行慈悲之行才會慢慢有報身。

法身則是每個人本來具有,法身是在你去除我法二執概念後就會顯現的。法性是一如、沒有時空的,法身是無始無終,報身是有始無終,成就報身後就永恆存在,但報身也含攝在法身境界之內。

應化身是用轉世的方式,有始有終。法身是本來具足,報身佛在你們善惡福德到某種層次才看得見,所以只有化身是和我們平起平坐,顯化出一個凡夫如何去親證智慧,所以化身是有始有終。」

自然:「每人人都有佛性,那我們要成佛也要成就三身才能成佛?」

華東藏:「是的。」

自然:「我們成佛要做什麼?」

華東藏:「當下就是處在法身境界,例如我們每天都在呼吸空氣,但是會忽略空氣的重要,但一旦空氣開始有問題就知到空氣的重要。這道理是一樣的,人是活在法性之流裡面,但你沒注意到法性,沒有注意到法性的原因是我們都把專注力放在自我,就在凡我概念裡面,所以才沒辦法得到法味,修法的過程中其實就是放下凡我回到真我的狀態,我們捨棄一分凡我,就證得一分法性身。」

為何說佛跟眾生沒有差別,因為法性是一如的。【佛說不增不減經】提到,不會少了一個眾生就多一位佛出來,佛跟眾生是一如的。

宗教某個角度來說其實只是人類意識文化的產物,進而發現宗教是人類心智的產物。佛經也是前人心智的產物。要如何運用、超脫?宗教在渡迷的過程中,是一種催眠或是文化支持。我們是佛教徒,領有佛教善良文化思想的一種護身符,持有護身符運用我們的心念,追求高遠目標解脫,其他宗教亦如是。我們須省思,宗教是意識下的產物,它有目的、方法,運用得妥則可獲得支持及力量,進而超越自我,所以須從盲信變成一種真正的信仰,重視的是心念的轉換過程及運用。

相信宗教的人通常自我較有缺陷、自我很敏感及相當脆弱,尤其是對苦比較有感覺的人,所以我們第一步應先討論為何會感到人世間有許多苦,而不是先討論宗教。空城計就有疑惑?那我們成佛之後要做什麼?若問題沒有得釐清,你會發覺自己常原本要做的事情沒有作好,就跳到另一邊去了。

空城計:「基礎不穩時常有很多疑問,提出疑問時,就會有人叫你不要問,跟著前人所走的路就對了,但自己又會質疑沒有信心。」

華東藏:「勇敢發問,保持心靈的自由開放,智慧的啟發是不可能靠著權威而達到的。」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四種「自我」的樣貌-假我

■ 980412 談自我(下)會議記錄

華東藏:「假我指得是修行過程的我,佛祖說我們並沒有真正的實體,佛陀把人這個身體分成五蘊,一個一個去分析,如何組成這個自我的概念。當你分析自我的架構之後,就可以一個一個去抽離,當五蘊中的每一個抽離時,你會發現自我在更改。如同樍木一般,當你一個一個抽離,那自我何在? 就沒有一個確實存在的自我,他是不斷更新,不斷在動態中變化,大家都執迷這個我是真實的我,在死亡時,你全身會繃緊,三魂七魄會渺渺茫茫,這時候你不知道該修持什麼,無法堅持正念,就會隨業受報。

像淨土中的行者,他們在臨終時會放棄假我,追尋極樂世界的法身-真我。淨土中的行者每個人能證到的法身、報身、化身不同,但是他們只有一念要去極樂世界,會把要去極樂世界的念頭當作當時可持的我,以這個可持的我去極樂世界,但這還是指我的一個部分。如果你持我有一個念--我要去極樂世界,那是持比較清靜的我的我,而不是一般五蘊和合的身為我,但憑這一念你就可以去極樂世界,但境界是不同的,所受的果報也不同。如果我們現在就可以把此看透,去一分我執就證一分法身,但要先了解這個概念,這個我是很多東西的組成和互動所成就的,他沒有一定的定性,沒有一定的定性而你又去執持為實有,那就是執迷不悟,實質上我是不存在的。」

華東藏:「假設一個天生具有缺陷的我,因外界的異樣的眼光就會產生一個假我來捍衛自我,也因別人刺激而使得自我更固執、堅強。」

空城計:「剛才說死亡是五蘊崩解的過程,但因我們都持著受想行識的一念而去輪迴,淨土的人都有一念往生極樂世界,那如何再輪迴?」

華東藏:「是問從淨土再輪迴?就是起一念我要去輪迴,就是所謂的乘願再來。」

乘願再來的意思-他起一念可能環境可能是安逸的、挑戰度不夠,所以無法驗證自我修證的如何?故發願再次進入娑婆世界廣渡群迷累積功德-消減自我的持著。

小鸚:「所以極樂世界的人也沒有真正的解脫?」

華東藏:部分的人已經解脫,不是每一個人都解脫,極樂世界裡面確定有三個人解脫(指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般能證到常寂光土,就是真正解脫了。極樂世界的化城是阿彌陀佛的心願所創化而成,可見祂的心念有多強,證佛後,若要渡眾還是要回歸前六識的作用,運用祂的意識去創美好的世界,強建的意識所產生的力量的根底就是佛性。在修行中真實的意涵一定要懂,才不會做很多不必要的事。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種「自我」的樣貌-神我

■ 980412 談自我(下)會議記錄

華東藏:「第二個我就是神我,六道外師所說之『我』,可藉由修行或修法,使自我非常的強大,強大到可主宰某一區域眾生的生死,這就是六道外師所說之『我』,它是神格化的。所以在進入任何一個宗教或是跟隨老師修持之前,要注意老師的心念是否神格化。」

覺勇:「如果說它神格化,那他的學生或信徒也是自我不健全,才會被他同化,自我若完整也就無所懼了。」

華東藏:「是的,因為我們自我不健全,所以會想依賴一個更強大的自我。他心通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若是有人以他心通知道你的過去,知道你家裡的事,抓取你的弱點,這時你就會誤以為他具有神力而依賴他。其實他心通是定力法顯中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每個人持定到一定程度都可以做到,但那只是你可以真正跟人溝通的方便法而已,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覺勇:「只要修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他心通?」

華東藏:「主要是要修持定功夫,把自我放下到一定程度,自我的心智活動不再紛擾,自然可以聽到對方的聲音。」

覺勇:「是否先跳脫自我?例如我在生氣,我就跳出當下那個層面去觀察自我,心就會自然清靜。」

華東藏:「佛性是人人具足,不是根據你所受的教育程度而影響,教育是學識但並未教導你如何建立自我基模。當你了解這些後,你的生活是自在的,你不會被貧窮所打倒,每天都是平安喜樂的,不被外力所影響,心和定力是靠我們平時的培養,一步一步的去落實,即使面對生死大事,依然可以坦然以對。」

華東藏:「若是老師為神我者少接觸為妙,因為你會從神我中而看不到自我缺陷,要以自心為師—真心。」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種「自我」的樣貌-凡我

■ 980412 談自我(下)會議記錄

華東藏:「我們現在講的自我有四種-凡我、神我、假我、真我。」

華東藏:「一般我們說的自我,就是凡夫所執迷的我(凡我),因為有這個我的存在,我們會認為可以主宰自我的實體,我們稱這個自我。眾生根本只是五蘊虛假和合而成的,但卻常執假我為我。你一旦有我的觀念,就會有我概念,衛護我的利益避免受到傷害,然後就會有我所,從我所擴充出來的東西,就會形成我的所有權…等等,會衍生出生活與生存的我,我就會被我們無限制的擴大,形成我最重要的東西---我。

我們知道在佛法的修行都是希望去我執,所以可以知道『我』是十惡之大壞,使我們不能真正快樂與解脫。

凡夫皆有『我』,但是我們要把『我(自我)』當作一個登上彼岸的最大工具,最重要的法舟。」

空城計:「把『我』當作最大工具?」

華東藏:「把自我當工具,沒有自我就無所適從。為什麼很多人在修行路上跌倒?因為他誤解了佛陀的真義,一直以為要去掉『我』,就一直萎縮萎縮自我,別人是最重要的,我都不重要,一輩子做了很多委曲的事情,這個委曲不是沒有我,是被過度縮小的自我。這樣做有什麼壞處?他會助長別人我執的增長。」

以我跟阿城的相處為例,他的氣勢很強,若我就是一直順從、一直萎縮自我,他就會覺得我最大,沒有人我要順從,這樣不是佛陀的本義。佛陀教導我們要縮小自己,但若太縮小自我而造成他人自我過度膨漲、過度擴張,反而會使他人我執更加堅固,那一昧地縮小自我就不見得是好事。

華東藏:「為什麼要把我當作登彼岸最重要工具呢?『我』就是成法之舟!自我若不健康就像我們的身體不健康,一個殘破之身要拜佛、打坐都有相當的困難。相對自我也是一樣,若你心裡不健全,要參透更深一層的智慧不可能的事情,因你的架構就不完整。所以我們一定要先從自我做好,讓自我強健,強健健康沒問題之後,再藉由它往上跳一層。」

華東藏:「自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憑藉,係登佛國的一個憑藉。這是一般宗教比較少提出的觀點,一般宗教都是教導我們要萎縮自我、縮小自我,不要看重自我,要看重別人,那是誰在看重?」

AMY:「一般教法會說縮小自我,以利他為上。朝向小我利他這樣的思考方向,久了自然小我就不見了,它會展現大我,應該這個方向也是對的。就像華東藏和阿城之間的互動,雖然是縮小自我,可是這當中有教育的層面,就不算委屈自己,就是說所有一切利他行為還是要含有教育的功能就會比較圓滿。」

華東藏:「您本身就可以做為一個好的例子,你一直在做縮小自我的行為,大家看到你這麼縮小自我,是不是也能學習縮小我們的自我,這時你就可以做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但是最重要的是你的心要知道你在縮小的過程是平等的、是沒有恐懼的、是沒有委屈的,做到這樣就ok了。」

AMY:「委屈的心確實要抽離,他是一種反向的拉力。」

華東藏:「有些人是因為害怕、是恐懼而縮小自我、委曲自我。比如說:你這麼強,所以我要縮小自我比較安全,是因為恐懼的關係,那就不對。」

常不輕:「華東藏,我有一個回饋,一般佛教在講縮小自我以利他為重,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觀點,佛教徒會講到慈悲,慈悲要有原則,慈悲沒有原則就會變成爛慈悲、爛好人,這樣也是過度縮小自我的一種。」

常不輕:「回想過去求學時期的過程,被人欺負,也是算過度縮小自我,以現在觀察,以前的自己沒有一個主觀也沒有能力反抗,所以過度縮小自我,當我現在有能力可以幫助別人時,會覺得應該適時的給予認同,適時的給予尊重。」

華東藏:「常不輕分享的觀點非常好,一個人從小縮小自我到現在成長到可以給予他人幫助,就像小鸚上次所提到的『謙卑可以抑制自卑』,謙虛之後你慢慢的成熟而開始擁有力量了,謙虛更改了你原本自卑的自我,這個時候你就會替自我爭取應該有的平等與尊重,就從一個縮小的自我、不健康的自我,慢慢變成完整的平衡的自我。這是我們第一步修學方向。

自我要處於一個中道的狀態,有些人天生就有自我優越感,有一個非常強健的自我,自我過度膨漲的時候,把別人都不看在眼裡,這時候我們要學習讓自我縮小,回歸比較中道的方法。有些人是很自卑的,我們就要幫助他慢慢的扶植起來,讓他自我也能完整、強健、能夠獨立。這是我們修學的第一步,能夠平起平坐,建議一個平等觀。當然也不是說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子,就像上次
小鸚分享若與某上人登機的故事一樣,禮讓上人先行是因為上人可以做很多有意眾生的事,但她並沒有縮小自我。

如果行為上的禮讓,可是心中卻不樂意,就不是處在一個平衡點上。要把凡夫執迷的『我』去除前,要先了解它(自我)是執迷什麼?它(自我)需要得到什麼尊重?要把凡我強健起來,讓他變成健康的凡我,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一般宗教沒有提到。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那種人最吃虧?


各位大德啊~您看過那種人最吃虧呢?
請大家來po一下文吧!

我覺得啊~自以為自己聰明的人最吃虧了!
曾經參與
宗薩蔣揚欽哲卻吉嘉措的演講會,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一向以文殊菩薩轉世著稱。

會後問題討論時,一位佛教老修起身問話,
長達十五分鐘的提問中,一個問號也沒有!
只有他一生修行淨土的經驗談,
他認為,所有的法門必須要匯歸淨土,談理多不如實踐重要。
但是,問題的內容與演講七日的內容完全無關。

最後,他以一個簡短的問句結束他的問題:「您說,我講的對不對?」
宗薩仁波切的答案只有三個字:「你 都 對!」

對啊~既然杯子已經盛滿了自以為是的金漿玉液,
別的荒漠甘泉就再也倒不進去。
只好告訴他:你裝的東西很好!
這對容易滿足於小舟小帆的人當然足夠-至少他坐在一艘船上。
但是風浪來襲,小舟是否依然無恙?

小舟小帆並非相對而言,
還有伴隨小舟所來的種種我執、法執。
當我們認定某個是對的,一定伴有錯的「二邊」想法,
鄉愿者綜合二者以為中道,實則兩邊不得罪。
皆非正道!

所以啊~我也做過自作聰明的人,
辯才無礙,聽不見別人的一言半語。
到頭來,我還是只有我的那一點知解!
別人的甜美甘泉,那時的我從來沒有喝過。
現在才知道,真是吃虧啊!
因為我聽而不見已浪費許多時間了~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縮小自我
■ 980329 談自我(上)讀書會記錄

歸零:證嚴法師所說的【我是誰】最後一段話:「每一個我都是虛幻不實的」,讓我想起每個我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當因緣結束了也就不存在了。

Amy:在這邊我要回應一下「每一個我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每個人對身體只有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若我們能放下我及我所有,把自己看淡一點,則這社會就會比較和諧。另外若我們能將我看淡一些,則我們在聽到他人意見時,就較能了解他人想法,而不會只會要他人順應我的想法,所以包容的心出來的時候,人我是非就會平淡一點。

觀一:就證嚴法師的文章來看,所說的重點就如剛所說,我們不要像一顆不斷膨漲的氣球,而應該適時自我看淡一點縮小一點,那這社會就會愈來愈和諧。

華東藏:我在這邊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一下,你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是平等的嗎?(大家都認為是)實際上這世界每個人似乎都是不平等的。我們再模擬一個問題?假設各位有個機會與證嚴上人同時都要搭同一班機,但是該班機只剩下一個位子,請問該由誰搭上該班機?

小鸚:若是我遇到此一問題,則我會選擇讓證嚴上人搭上該班機,因為證嚴上人應該可以做出對這社會更有貢獻、更有效益的事。

華東藏:小鸚的回答中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就是他選擇讓證嚴上人搭上該班機並不是因為誰比較重要,而是因為讓出機位可以讓他人對這社會更有貢獻的事,讓出機會並不影響自我平等性。自我是可以經由比較後而去縮小或放大,且不影響平等性。今天我們很多人都在追求平等,在這過程中我們會經常覺得不公平,我們會覺得為什麼別人有特權?自我指的並不是自我權益與慾望之行使,若認為自我是自我權益的平等,則會產生我執所產生的痛苦。

空城計:我覺得證嚴上人所說的【一根小螺絲釘】、【將『我』看淡點】及【勿隨順逆起伏】都較容易理解,但是【我是誰】其實是大哉問,在佛法中說生佛一如,那成佛之後呢?若能參透父母未生我時我是誰這個題目,就已經是很了不得之知見了。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察「自我基模」(self-schimas)

■ 980329 談自我(上)會議記錄

華東藏:我們一般都期待別人所教導我們的好想法,其實只是不斷強化自我基模(self-schimas)而已,而不是真正去探索及解決自己真正的問題,只是不斷強化自我所創造出來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而已。其實我們可以試著把別人的想法與建議先放在腦中的暫存區,待自己真正了解自己內心深處的自我及問題後,真正覺得別人的想法與建議可以解決自我問題時,再將他人之意見拿來替代自己長久以來所依賴之自我經驗,這樣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方法。

每個問題最後會有一個解不開問題,就是自我,因為有自我在作祟時,你就不斷地在揀擇做分別,那也是這個自我去輪迴受胎,所以今天要解脫輪迴就是要去我執。但是去我執並不是關於我的一切都不在意,並不是一切都要無我的狀況。我們在談自我時,並不是要我們沒有自我,而是要一個完整健康的自我,憑藉這個自己去修行到最後就會發現這個自我是不存在的。

我們現在所說到自我是五蘊所增生,在佛法中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行識,五蘊的過程就是色>受>想>行>識,六根觸六塵,當我們眼睛看到的外界東西(色),我們將其接收進來(受),進一步去思惟如何繼續接觸外境(想),進而採取行動(行),這時候就產生了很多的業(識),業則進入了我們的識田,根據識田的成熟則成了我們自我的一部份。如果我們一直掌握識而已,那我們就不斷地在六道輪迴,所以如果要斷輪迴,那就要在五蘊中觀察。

歸零:您剛剛說到五蘊會種在識田,又提及一個三歲小孩子因為匱乏而在短短二年就從願意無私分享變成只願獨佔,那我現在已經五十歲了,那我現在還有機會改變自我嗎?

華東藏:「學習」永遠不嫌晚!華藏祖師曾說,學佛法入門的資格就是要具有赤子之心,惟有不斷面對與放掉自己曾受到之創傷,不斷地去釐清與掃平自己所受到的傷害,我們才有可能學到法的真義。這在道家稱「掃痕」。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清空自我
■ 清空自我 你可以裝得下更多…

有沒有想過,多久以來不曾真心感動了?
有沒有想過,多久以來對工作的熱情消失無影無蹤?
有沒有想過,多久以來心中賴以維生的智慧邏輯不曾更新了?

我們把所有心力耗費在工作、感情、生活之中,
感覺充實,又似乎充滿空虛。
是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呢?

那個對什麼都感到好奇、充滿熱情的小孩到那裡去了?
長大了。自我充斥著向人學來的知識、自己跌倒吃痛的經驗,
這些經驗告訴我們:這裡有甜頭、那裡有苦頭…
於是,我們的心變陳舊了。
像個老人般,靠著回憶過日子。
偶爾難過時憑藉著別人說過的智慧、未曾見過的天堂夢想撐下去!

這樣的日子過了多少天,還有多少天?

不如,試試「清空自我」如何?
既然硬碟滿是陳舊渣滓,重新 format,你可以裝得更多!
讓生命每天從〇開始,新鮮、無負擔!
這不是最好的健康良方嗎?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