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好不好?
■ 090412 談自我(下)會議記錄

●理想的自我概念(ideal self-concept):是自己希望成為的型態
●現實的自我概念(actual self-concept):是目前自認為的型態

當兩者較接近時,個人擁有較好的自我概念;當兩者差距太大時,個人對自己有較多的不滿,並擁有較差的自我概念。

華東藏:「我們運用各種方式學習進步,對不圓滿的事去排抑它,差異太大時人會不滿、貶抑自我。需求一個更高的自我會產生兩個現象,對自我所做之事,如做錯或欲望…會用寬容的態度去看待,第二個會過度欣羨他人,而忽略自我的展現,理想與現實是存在每一個人的心底,這種方式是不正確的,因我們想改變原有的自我,那是不對的。為什麼那是不對的?」

觀一:「為什麼改變自我是阻礙修行?」

華東藏:「改變是否是一件好的事情?改變意味你覺得「原來的你」不好,那你會對自我產生不好的評價,不好的評價從我執產生出來,你去改變自我也是一個我執的增生,你是把我從這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這是一個遊戲,你是受控制的,因為你一直覺得不好,所以想改變,但是它是不需要改變的。」

觀菩提:「我為什麼要去改變?是因我們長久以來的習慣不好,所以要改變;改變後那好的習慣自然會產生出來。」

空城計:「答案很有趣,可否再講一次。」

觀菩提:「有時候修習佛法是一種矛盾,就是一個空,但又為什麼要修?」

空城計:「去年在日本時,華東藏把我築了多年的牆打破,我陷入空的境去,以為把城丟了就對了,現在想起來則不然。以佛法來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真的很難,因為華東藏說我一直執有為實,那我就換空好了,以為改變後現在境界就會很好,但也不然。所以您剛說的方法是否也只是換了一個城堡。」(城堡指的是另一個自己以為會更好的自我)

華東藏:「是的,你之前從『執有』為實,現在改變為『執空』為實,這只是換湯不換藥,如同你執著蓋一座最堅固的城堡,只是現在蓋的是空的城堡,你還是在城堡裡。」

AMY:「過程中也『必須』這樣去運用嗎?」

華東藏:「不一定必須,必須二字要拿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如果我們都做好事,就會成佛,那就少了中間的自淨其意的部分,心中不執善惡的念,就不造業。」

華東藏:「惠明向六祖惠能大師請法,請教如何解脫。六祖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的(你的)本來面目?』。如同對與錯是落入一個思維,不思善不思惡就是把念頭打死,那還有什麼可想,這時就是非空非有。那要如何做練習?練習的方法很簡單,練習觀察,觀看為什麼會想要改變?改變後的真正目又是什麼?以更高的視野去觀察你的心,在這個範圍你會發現,心陷入不安的狀態又想改變為安定的狀態,但改變本身就是一種「不安定」。心在這中間不斷的造作,這都是心所發明的遊戲、虛妄的過程。

第一個造作-評價現在的自己好或不好。
第二個造作-改變現在的自己成為一個理想中的自己。
第三個造作-改變後又擔心是否沒有活出原有的自己。

因為心一直想要安定,卻又一直用不能安定的方法去讓自己安定。所以念念遷流、無時或止,就形成了苦、樂的感受。

所以上次所說的【前腳走後腳放】的比喻很好,每起一念不放於心,不去住著,就沒有所謂的好壞,而從每一念去透徹,不然人就時時刻刻去思維比較,對人也有很多的分別、愛惡、喜捨,人會有很多的痛苦就是因此而產生的,在天台宗裡面所講一心三觀的空觀,對心裡的念頭,念念不要住著、不要分別、愛惡、取捨。」

AMY:「那要如何做到?」

華東藏:「就是要練習,起一個分別念,就起一個心,那就是分別念,一個釘一個,而後心就不動了,開始發現是無意(念)的事情,心就靜了,就是練習抓念頭,抓本身是一個無意(念)的事,最後就會停止。」

AMY:「就是去看到他。」

華東藏:「看到他而不起評價。是否有注意到現在外境無聲,但心裡頭有一個聲音啐啐念,那就是意根,就是要去抓他,而不要改變他,這時的改變就是意根。」

華東藏:「念念都是意在作祟,心是無法靜的。」

AMY:「觀而不落入分別。」

華東藏:「就這麼簡單。練習久後心就會定。別用念頭打念頭,別用意根打意根,那就會有抓不完的念頭。」

AMY:「是一種頭上安頭。」

華東藏:「念頭讓他念念虛妄,念是不住著的,不隨念頭起分別、愛惡、取捨。分別、愛惡、起捨就會造業。它的識根就會轉到投胎轉世的根本。」

華東藏:「要清除你的意識,不是丟掉,而是你發現它根本不存在。」

小鸚:「剛開始是不要分別嗎?分別有時是自主的,是先不理會嗎?自然就習慣了。」

華東藏:「是的,剛開始練習不要評價,不住著,心就會安定。不去理它,妄念就會減輕,這是一個修學的方便,自我也是從意識所生成的,所以要抓第六意識,它是我們修行憑藉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念佛也是一個好方法。」
華東藏:「慢慢的觀察你會發現意識在流轉,你就不會評價他,不評價就不會改變。」

覺勇:「如我寫金剛經,不受外界所影響不起念。」

華東藏:「這也是一種專注。念頭會造就我們的自我,自我會隨緣造業,所以地藏菩薩說【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意思就是在這邊。」

AMY:「今天收穫滿多的,自我基模的部分,還有剛剛這個概念,觀而不落入分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