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如何幫你瘦身(一)

/林嘉發全方位中醫診所 林嘉發院長

在這E-世代,一切講求要快;即使是減肥瘦身,大眾也希望在短時間就達到成果。於是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減肥藥丸、瘦身方法,標榜一個月內可減十公斤。要達到此目的有二個方式,一是快速去除身體的水份,如用瀉劑或利尿劑,但是此法治標不治本,對身體更是嚴重的危害;另一個方式便是阻礙營養素的吸收,像最近的「藍色小藥丸」便是使脂質由腸道排出,進而減少熱量的吸收;對於那些平日大魚大肉的人是挺適合的,然而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亦可能因此而被排除在外,造成營養不良,可謂得不償失。

 

其實,肥胖是身體的脂肪過度的堆積所造成,要達到瘦身目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1) 減少熱量的攝取(如節食) (2) 增加熱量的消耗(如運動)。所以最健康的減肥方式就是節食與運動並進。雖然這是眾所皆知的常識,但是仍有許多人不能如願以償。主要的原因便是:患者通常有些身心上的問題尚待調整,諸如體質因素、食欲過盛、情緒不穩、內分泌失調等,這些因素造成患者無法克制食慾、疲倦而不能正常運動,因此會胖不能完全怪罪病人本身,體質調整與疾病的治療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中醫減肥的研究在目今已有相當成效,它具備有減肥兼健康的優異特質。在治療的初步,是以體質調整為重點,身體健康後自然能配合節食運動等必要措施。在調整內分泌與自律神經的同時,亦能排除第三空間多餘的水份,達到瘦身美體的目的。

 

一、肥胖有什麼不好-談肥胖的併發症

為什麼站在醫學角度上,我們仍要積極宣導減肥的重要?其實,肥胖不但會影響體型的美觀,因為體內脂肪組織過多、體重過重,它還會和許多的疾病或併發症相關,如以下諸症:

(1)    心臟與腦血管疾病

(2)    高血壓

(3)    糖尿病

(4)    脂肪肝

(5)    膽結石與膽囊炎

(6)    高血脂症

(7)    高尿酸血症(可能會發作痛風)

(8)    骨科疾病:因負荷過重造成腰椎側彎、椎間盤損傷、坐骨神經痛、退化性關節炎等

(9)    月經異常、卵巢機能不全

(10)不孕症

(11)乳腺癌

(12)皮膚疾病:如多汗症、濕疹等

 

二、我為什麼會胖?-談肥胖的成因

 

(1)    單純性肥胖

單純性肥胖指的是身體並無明顯的內分泌失調,或是其它的疾病因素,單純因熱量攝取量超過運動消耗量所致的脂肪組織堆積。又分為以下兩種:

(a)    體質性肥胖

指在20歲前因食欲過盛、吸收良好所致的營養過剩,加上遺傳因素影響所致的肥胖。因為在生長期時的脂肪堆積,極易造成脂肪細肥的數目增殖,在治療上較為困難,將來若飲食未加控制,復發的機率也較高。

(b)    外源性肥胖

指在20-25歲以後,因飲食無制所導致的肥胖。這種肥胖主要是原有的脂肪細胞肥大所造成,並非數目增加;主要分布的部位是在軀幹。在治療上若能配合飲食控制,見效較快。

(2)    續發性肥胖

續發性肥胖是指因為體內有某種疾病的存在,而次發性地造成身體的肥胖。可能的原發疾病有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機能低下、皮質醇分泌過多、女性激素失調等)、心腎疾病(如水瀦留性肥胖症)、藥物的副作用(如類固醇藥物不適當的使用、鋰鹽等精神作用藥物),以及腫瘤的發生(如胰島素瘤、多囊性卵巢)等等。治療的原則,應以處理原發疾病為主。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醫如何補陰陽?

/林嘉發全方位中醫診所 林嘉發院長

 

上文我們介紹了中醫對於「氣、血」的看法與補養方式,以下我們還要繼續來介紹一般民眾較不明瞭,也容易誤解的「補陰、補陽」的知識。

 

中醫在談到陰虛與陽虛時,雖然五臟皆有可能陰陽不平衡而導致各種症狀,甚至產生病變;但在其中乃是以「腎陰虛、腎陽虛」為調理重點。這也是民眾最容易誤解的地方,尤其中醫的傳統觀念裡,「腎」(此為「臟象」,並非單指腎臟)與性功能、老化等問題密不可分,所以大家對於補腎的藥物趨之若騖。補腎大法之中,不可不分陰陽。有一位性功能障礙的病患,因勃起困難而來就診,明顯是腎陰虛患者,本以滋養腎陰的方法來治療,功能慢慢恢復;後為求速效而酌加補腎陽的藥物(如鹿茸、淫羊藿、巴戟天等),結果服用不久即出現「見色流精」的情形。雖說腎陰與腎陽密不可分,每每相互影響,但是在下一帖「猛藥補劑」時,一定要注意到藥性的不同。

 

(1)    補陰方藥

中醫所談的陰虛,是一個常見而不易解釋清楚的問題。大致上我們舉個例子就容易了解:如果你去跑幾圈操場,大汗淋漓之後會口渴口乾、全身發熱,這就是體液虧損之後所發生的必然現象。體液分佈不適、不夠,電解質濃度不平均適可,都會出現陰虛的現象。這種情形也有可能發生在慢性疾病中,或是遺傳體質上。在許多過敏性體質的小朋友身上,都可能見到陰虛有熱的情形。

 

有人說「陰虛就是血虛加上熱象」,這個觀念不完全正確。因為許多陰虛表現的患者,在臨床上並沒有血虛的現象。倒是臨床上易有口渴咽乾、皮膚乾燥、身熱煩渴、大便秘結的症狀表現者,會呈現陰虛的現象。常見的疾病有:糖尿病、停經或更年期症候群、乾眼症、慢性支氣管炎等。

 

在中醫專業中【陰虛】指陰液不足。臨床表現有五心煩熱,或午後潮熱,唇紅口乾,舌質嫩紅或絳乾無苔,大便燥結,小便黃短,脈細數等。中醫的陰陽學說裡面,陽氣代表的是器官所行使的功能(就像軟體),而陰質則是器官的「實質」正常與否(就像硬體);當硬體不夠健全,自然便無法行使功能。也因此在中醫臨床上,尚須辨識陰虛是位於那一個臟腑,如肺陰虛、胃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心陰虛及脾陰虛等。以後有機會再另文介紹陰虛的治法與諸種症狀。

 

常用的補陰代表藥物有:沙參、西洋參、麥門冬、玉竹等等。而常用的方劑則有:生脈飲、沙參麥冬湯、六味地黃丸等等。

 

(2)    補陽方藥

陽虛的表現,通常是氣虛的症狀再加上寒性表徵,像是精神疲倦、怕冷畏寒、四肢冰冷等等。陽虛可以說是氣虛的進一步虧損,造成了全身功能衰退,如同陰虛一般,各個臟腑都可能表現陽虛的症狀,但是臨床上以腎陽虛及脾陽虛最常出現,而補脾腎之陽的藥方也大多相類,是以補陽方劑可以用補腎陽方來做代表。針對腎陽虛病人,曾有許多大型研究嘗試揭開它的神秘面紗,目前可得的幾個研究發現,補腎陽藥物不是本是就有雄性激素類似的作用(像淫羊藿),就是能夠通過下視丘、腦下垂體系統,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而增加腎上腺皮質腺體的c-AMP,這種成份能刺激腎上腺合成及分泌皮質類固醇,使機體的新陳代謝率提高。

 

在中醫專業中【陽虛】指陽氣不足。臨床表現有面色白,手足不溫,容易出汗,大便稀爛,小便清白,唇色淡,口淡無味,舌質淡,苔白潤,脈虛弱等。臨床上常見的陽虛臟腑有:心陽虛、脾陽虛,以及腎陽虛等。心陽虛的症狀多為心悸、走幾步路就呼吸困難而喘、面色青紫或灰暗(缺氧表現)、四肢冰冷、出冷汗、水腫多現於身體上半部,亦可能有「杵狀指」的表現,即指尖會呈水腫肥大。脾陽虛的症狀,除了大便易稀軟、疲倦沒力氣外,有些病患還會呈現腹部發冷、口水多而清稀、小便清長的症狀。至於腎陽虛的標準症狀是極為怕冷、腰酸腿軟、夜尿頻繁、面色白而虛弱,男性可能有陽萎早泄的問題,女性或有白帶清稀、不易受孕等問題。

常用的代表藥物有:鹿茸、杜仲、冬蟲夏草、淫羊藿(即仙靈脾)等等。而常用的方劑則有:右歸丸、濟生腎氣丸、二仙湯等等。

 

補益藥物與方劑,在中醫治療的領域中具有不言可喻的重要性。古醫名言:「不能補虛,何論其它!」意思是如果不能使身體有一定的抵抗力與體力,如何能進行破壞性的治療(如攻、消、下)。在今日現代醫學的進步之下,對於病原體的了解描述多有進展,自從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等一一被發現後,西方醫學建立了治病的法則-即將致病原除去,則病可癒。在這之下所研究發明的各種抗生素、干擾素、以及其它抗病毒藥物種類繁多,一代接著一代發明,也治好了許多當年不能治療的疾病。現在能有效治療肺結核、梅毒、淋病,都是這些藥物的功勞。但是,其中有一點卻長期以來被忽略,那就是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抵抗力,也就是免疫功能。我們知道,營養與免疫功能習習相關,如果抗生素或其它殺病原劑的副作用,也具有細胞毒性,則攻下不成反受其害。在今天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中藥的補益劑能有效提高免疫功能,所以在破壞性的治療前後-如抗腫瘤化學製劑的注射、手術摘除病灶治療,如能配合中藥調理將身體的抵抗力提高,可使得病患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獲得提昇,這不也是中、西醫結合的美事一件!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失眠應如何治療呢?

 

/林嘉發全方位中醫診所  林嘉發院長

 

  偶發性的失眠,像是環境改變、飲用刺激性的飲料,或者是心事縈懷不去者,通常在適應環境、改善飲食型態及心理壓力後就能痊癒。這些顧及睡眠品質的措施,我們叫它做「睡眠衛生」,詳細的方式請見「失眠族的睡眠衛生」專題。但假若失眠持續的時間已達一個月以上,儘管努力做到睡眠衛生的要求仍無法改善之時,就應該求助於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診治。對於續發性的失眠,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依舊是不變的法則。而以上所提的原發性睡眠障礙,如精神生理性失眠,要破除這種惡性循環,在精神科門診可以嘗試使用生理迴饋(Bio-feedback)治療法,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儀器來監測人體各項因緊張所造成的生理變化,如末稍體溫、心跳速率、呼吸頻率、皮膚電阻等,當心情緊張時,這些變數會超出平時正常的範圍,系統便會出現圖形或聲音的警示,藉以告知病人目前所反應出的生理狀況;此時病人便可以藉由自我暗示、呼吸吐納、音樂放鬆等方式來調整自主神經的平衡,嘗試找出讓自己舒服的有效方法。

萬一這些措施仍不能解決失眠的問題時,安眠藥的使用是目前對於治療失眠問題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失眠的型態會因為不同的病因與個別狀況而有所變異,一個簡單而實用的分類為:

(1)    「入睡困難型」,這在思慮煩多的病人身上特別常見。

(2)    「早醒型」,在某些憂鬱症患者,一早醒來覺得世界末日快到,人生無望者所在多有。

(3)    「睡眠片斷型」,夜尿頻繁者、老年人常不易進入NREM期的慢波第三、四階段,也就是深眠期。這些人常易有睡眠片斷的情形。

有趣的是,每種安眠藥都有不同的開始作用時間(Onset)、作用時間(Duration),以及作用強度(Potency),所以精神科醫師會依專業的考量來選用適當的藥物與劑量,為您量身訂做適當的處方。倘若聽信非專業人士的建議,自行去藥房購買安眠藥服用,可能的結果便是輕病重醫,甚至造成藥物成癮與戒斷現象,實是得不償失啊!

一般人對於安眠藥總是多所疑慮,認為安眠藥吃多了會造成依賴性,也就是成癮,深怕將來不用安眠藥時根本無法睡覺,也怕它會有多方面的副作用影響身體的健康。其實,安眠藥的使用量,在全世界已達到所有用藥的前三名,如果它是這麼的不安全,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使用量。只是一般民眾不明瞭它的安全用量、用法與副作用,在自由心證下的盲目購買使用,的確是徒增許多的危險性。關於正確使用安眠藥的方法,以及安眠藥可能有的副作用,我們將在另文介紹,讀者可參考之,並與了解自己病情的醫師作討論,在使用的初期有信心,在症狀改善後停用的過程也有方法,如此地治療,不但效果加倍,不良作用也會減到最低。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醫如何補氣血?

文/林嘉發全方位中醫診所  林嘉發院長

 

 

 

什麼是補藥-談補養藥的類別

 

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期望想去達成;追求各種的成就,或是負起各式的責任,甚至只想好好玩一玩,那都有個前提:就是身體要健康。而健康的指標之一,也是最容易為人所感受到的-那就是「活力」。於是,不管中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各種「補養」的方法。外國人吃生牡蠣,因為裡面含有豐富的鋅,可使人精力旺盛。日本人每隔一陣子,就會炒熱某種單味藥:如過去的人參、蘆薈、小麥草、綠藻、靈芝、西洋參、冬蟲夏草,到現在的山藥能防癌……等等。其他的中外補養藥品不計其數,而人們也不斷地追求使身體更強壯的補品。

 

中華民族所傳承下來的補養藥物與方劑,更是卓然成家。主要的補養方藥,大略可分為以下四種:

 

(1)    補氣方藥

中醫所說的「氣」,一般是指人體各系統器官的生理功能。氣虛則是人體各系統器官的生理功能不足之意。這種說法可能會讓一般人一頭霧水,受過現代醫學訓練的西醫師更難體會。因為有太多因素會讓系統器官的生理功能不良了,諸如先天結構不良、機能不足、實質病變等;這種分類似乎沒有實質的意義。但是其實這只是看法之爭,西醫是由結果去處理原因,而中醫則是由原因去預防結果。氣虛為病變前的指標,如果能洞燭機先,在氣虛現象出現時便開始用藥,便不致於病情惡化、一路深陷了。這也是中醫「補養」的哲學,在現代研究中,不乏補氣藥能提昇免疫能力之報告,常用以合併治療癌症病患以提昇抵抗力。我們的網站名以「元氣」,可見「氣」在一般人心目中所代表的健康活力意義!

 

在中醫專業中【氣虛】指的是“氣少”、“元氣虛弱”。多由于臟腑虛損、重病久病損耗元氣所致。一般症狀有面色白、頭眩耳鳴、心悸短氣、動則汗出語聲低微、倦怠乏力等。中醫提到五種臟象,代表的是各系統功能,這在「中西醫語言溝通的障礙」一文中有提及。氣虛主要出現在「脾臟象」與「肺臟象」中,造成的是脾氣虛與肺氣虛,當然其他如心氣虛、腎氣虛也在所多見。

 

補氣方藥可說是補養劑中的重要角色,在治療免疫功能失常、過敏體質的調整、久病患者的生活品質提昇,這類藥物的使用常是重要的一環。常用的代表藥物有:人參、黃耆、黨參、白朮等等。而常用的方劑則有: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玉屏風散等等。

 

(2)    補血方藥

中醫所談的血與西醫的觀念就大致相合了。主要是指血量充足不充足、血流順暢與否、血之滋養功能正常否(血紅素的品質)。但有一點特別要提出來討論的:西醫在判斷貧血與否,主要靠的是血液檢驗中的血容比、血紅素的量以及紅血球的數目;但中醫的觀念中,還要考慮的是血液在各臟器分佈的量是否充足。這也是心血虛、肝血虛分類的原因。我們透過生理觀察知道:身體的微血管約只有三分之一是富含血液的,身體自然會輪流開闔血管,調節血管之含血量。中醫有一些引經藥,可使不同部位的血液充血量增多,進而改善病狀。大自然的原材是充滿奧妙的,不同的藥材具有不同的性質與效果;像揮發油同樣能使血管擴張,但是薄荷與老薑,便會使人有涼與熱的感覺。類似的情況發生在桂枝與芍藥,桂枝能使動脈擴張,而芍藥則使靜脈擴張,在「天下第一方」桂枝湯中便善用這種互補特質而治療疾病。

 

在中醫專業中【血虛】指營血不足出現虛弱的病理。由于失血過多(或慢性出血)、臟腑虛損。化生精血機能減退或障礙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虛,出現貧血症狀。臨床上一般分為心血虛、肝血虛、心脾兩虛等証型。

 

補血方藥常用於貧血症、眩暈症與各種的婦科疾病等。而補血劑也常與補氣藥合併使用;中醫有云「氣行則血行」的說法,指的是新陳代謝功能如果推動,則貧血也易於改善,像「當歸補血湯」便是用大量的黃耆,配伍少量的當歸而成。現代的研究雖然發現當歸內含維生素B12,可以治療惡性貧血,但亦不足以說明當歸的作用。因為當歸也有擴張血管、增強血循環的作用,而維生素B12則沒有;當歸也不能替代B12的注射,因為它的專一性沒有那麼強。這只是稍舉一隅,說明中西藥物之間的同異性罷了!

 

常用的補血代表藥物有:當歸、熟地、白芍藥、阿膠等等。而常用的方劑則有:四物湯、當歸補血湯、十全大補湯(氣血雙補)等等。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醫談青光眼的預防與治療

/林嘉發全方位中醫診所 林嘉發院長

 

一、前言

青光眼是因眼壓過高(超過21毫米汞柱),使視神經受傷而導致視野缺損,甚至引起失明的一種眼疾。在國內,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的平均罹患率為百分之一。青光眼往往有遺傳性,容易發生在高度近視、糖尿病、高血壓以及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患者。所以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每年應接受定期的眼科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防失明。

 

二、青光眼的分類

一般我們將青光眼分為四大類:

1、原發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又分急性與慢性。國人多見此類,且女性較多。

2、原發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病人通常只有中度的眼壓上升,容易被忽略。

3、續發性青光眼:因白內障,外傷發炎等等引起之次發性青先眼。

4、先天性青光眼

 

三、常見的症狀

急性青光眼症狀非常明顯,包括頭痛、噁心,眼部脹痛,視力急遽減退,看燈光可見彩虹樣光圈、眼睛紅、流淚。

慢性青光眼,初期幾無徵兆,後期會有視野縮小、視力減退的情形。

先天性青光眼,嚴重的角膜會增大,形成牛眼,甚至會呈現混濁的現象。

 

四、治療方法

大致可分為藥物療法及手術療法,藥物療治主要是經由藥物的作用,減少房水的製造量,或是增加房水的排出量以達到降壓的效果,而手術療法則是在藥物療法無效,或是病人無法忍受藥物引起之副作用時才採用。近幾年來由於鐳射的出現,使得外科療法有更大的進展。

 

五、青光眼患者之注意事項

1、看病時,若有氣喘、低血壓、心臟病者應事先告知醫師,以決定用藥取向。病人應注意用藥後的副作用,隨時與醫師保持聯絡。

2、應按期回診,接受追蹤檢查。如發現眼部脹痛,視線不清,看燈光可見彩虹樣光圈時,應即請眼科醫師檢查。

3、避免在昏暗的室內看書或工作太久。且應避免熬夜及情緒波動,失眠或憤怒、煩惱,可能會加重病情。

4、運動方面,每日宜作適當的散步或輕鬆的體操;不要隨意做倒立動作及按摩眼球,以免增加眼壓。

5、生病去看其它科醫師時,要記得告知醫師您現在所用的藥物。

 

六、傳統中醫的看法

傳統中醫對青光眼的看法,於「眼科心法」中可見端倪。在「內障證治篇」中有云:「內障初患如好眼,生花視物霧煙中,隱隱似翳瞳失彩,久變黃綠黑烏青。」五風早期的症狀相類,初病眼前時見白花紅花,兩額挾鼻痛牽兩目,或眩暈,日久瞳變色,按所變顏色來分類。外因證屬有餘,多兼赤痛,相當於急性症,當以除風散熱為主,如青風羚羊湯等;內因證屬不足,多不赤痛,相當於慢性症,當以補精益氣為主,如青風還睛散等。

但可惜傳統中醫眼科未受當局重視,加上現代西醫對此症的病理結構有深入的了解,幾乎青光眼的正規處理皆以西醫方式。目前有單位在研究青光眼術後預防復發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採取八味丸(即六味地黃丸加上肉桂、附子)及五苓散等加減方來治療,在減輕眼壓方面獲得療效。希望不久的將來,中西醫雙方能擺脫成見,共同為病患而努力,使病苦的人們「重見光明」!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