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應如何治療呢?

 

/林嘉發全方位中醫診所  林嘉發院長

 

  偶發性的失眠,像是環境改變、飲用刺激性的飲料,或者是心事縈懷不去者,通常在適應環境、改善飲食型態及心理壓力後就能痊癒。這些顧及睡眠品質的措施,我們叫它做「睡眠衛生」,詳細的方式請見「失眠族的睡眠衛生」專題。但假若失眠持續的時間已達一個月以上,儘管努力做到睡眠衛生的要求仍無法改善之時,就應該求助於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診治。對於續發性的失眠,找出病因並對症下藥依舊是不變的法則。而以上所提的原發性睡眠障礙,如精神生理性失眠,要破除這種惡性循環,在精神科門診可以嘗試使用生理迴饋(Bio-feedback)治療法,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儀器來監測人體各項因緊張所造成的生理變化,如末稍體溫、心跳速率、呼吸頻率、皮膚電阻等,當心情緊張時,這些變數會超出平時正常的範圍,系統便會出現圖形或聲音的警示,藉以告知病人目前所反應出的生理狀況;此時病人便可以藉由自我暗示、呼吸吐納、音樂放鬆等方式來調整自主神經的平衡,嘗試找出讓自己舒服的有效方法。

萬一這些措施仍不能解決失眠的問題時,安眠藥的使用是目前對於治療失眠問題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失眠的型態會因為不同的病因與個別狀況而有所變異,一個簡單而實用的分類為:

(1)    「入睡困難型」,這在思慮煩多的病人身上特別常見。

(2)    「早醒型」,在某些憂鬱症患者,一早醒來覺得世界末日快到,人生無望者所在多有。

(3)    「睡眠片斷型」,夜尿頻繁者、老年人常不易進入NREM期的慢波第三、四階段,也就是深眠期。這些人常易有睡眠片斷的情形。

有趣的是,每種安眠藥都有不同的開始作用時間(Onset)、作用時間(Duration),以及作用強度(Potency),所以精神科醫師會依專業的考量來選用適當的藥物與劑量,為您量身訂做適當的處方。倘若聽信非專業人士的建議,自行去藥房購買安眠藥服用,可能的結果便是輕病重醫,甚至造成藥物成癮與戒斷現象,實是得不償失啊!

一般人對於安眠藥總是多所疑慮,認為安眠藥吃多了會造成依賴性,也就是成癮,深怕將來不用安眠藥時根本無法睡覺,也怕它會有多方面的副作用影響身體的健康。其實,安眠藥的使用量,在全世界已達到所有用藥的前三名,如果它是這麼的不安全,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大的使用量。只是一般民眾不明瞭它的安全用量、用法與副作用,在自由心證下的盲目購買使用,的確是徒增許多的危險性。關於正確使用安眠藥的方法,以及安眠藥可能有的副作用,我們將在另文介紹,讀者可參考之,並與了解自己病情的醫師作討論,在使用的初期有信心,在症狀改善後停用的過程也有方法,如此地治療,不但效果加倍,不良作用也會減到最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