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華東藏
大家都知道,聰明的頭腦總是換來無盡的煩惱,唯有將「聰明」轉變成「智慧」,才能免除闇夜無明的苦惱。
識心是什麼呢? 識心就是煩惱的心、生滅的心、有起有落的心、惶恐不安的心。我們曾說是「假我」。
智心又是什麼? 智心就是無煩的心、不生不滅的心,無起無落的心、本具圓淨明覺的心。我們曾說是「真我」。
將生滅不斷的煩惱心,轉換成不生不滅的真心,就是「轉識成智」!!
這個學習轉識成智的過程,就叫做「革心」,或是「修補破船」。
革心的意思,就是在心底要起一個革命,改頭換面,用新的思惟、真理的思惟來過生活。
既然是革命,就談不上「漸修」,一定是「頓悟」前非,才可能用新思惟來了解、面對世間種種,並從中體解真理、真相,才叫做「修學般若」。
但是「理可頓悟、事須漸修」,我們還是要一步步地去圓滿自己的心。
轉變識心成為智心的關鍵在那裡呢?
就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善現啟請分第二」中,須菩提幫我們發問了: 「發心想要圓滿真心的人,該怎麼安住、調伏他的自心呢?」這也就是你們想問的問題。
佛陀在金剛經之「大乘正宗分第三」、「妙行無住分第四」都特別提到了修持的方法,而在「究竟無我分第十七」又再重申此義。
一、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發願幫助如父如母的一切眾生皆能解脫煩惱的折磨,但卻沒有一個「偉大的我」在做這件事。)
二、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喜歡布施行善: 財施、法施、無畏施。布施時不著人、我、所施物之相,即三輪體空行於布施。)
三、最後重申: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當你幫助所有人解脫煩惱之後,最終當會解了: 實際並沒有一個真的我去度眾,也沒有一切眾生讓你去度。在幫助眾生的過程中,你將會漸漸體會「無我」的真諦,而你也將會解脫。此時,那有修法的我、被度的人實際存在呢?)
所以,關鍵是覺察嗎? 是的,覺察一切「無我」之法,覺察「有我」的障難與煩惱,你就會漸漸與智心相應。覺察的第一步就是「定」,安住自心、調伏自心於「無我法」中而以智「慧」行布施、度生利他之行,可以驗證我們「無我」的程度。體解無人我法的真義,便是智慧。
覺察是止而後觀,定而發慧,定慧雙修之道。也是「轉識成智」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