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在修行上的定位

■ 文/華東藏




情愛是人類獨特的印記,在人類世界中作用強烈,

它受到歌頌與尊崇,但常常也是煩惱的最大來源。

有人認為追求名利俗不可耐,那麼追求真情是否較為高超呢?


在佛陀的教理中,情感並非一種單純不變的識性,

從法相宗的唯識角度來看(見下附表),

它根源於無始以來從無明所生的愛性種子,

並執取末那識的四種煩惱為滋養泥土,

加上眼耳鼻舌身意不斷地刺激反應而灌溉成林。


情愛順遂讓人好幸福,追求情愛本為天經地義,

但如同利刃之蜜一般,短暫甜蜜後倏而苦澀身陷險地。

若是為了自他真正而恆常的幸福,

就應該了解十二因緣法,

解脫輪迴後,才能與你的情人天長地久、如水溶融。


簡要說明十二因緣:


一、無明,過去世無始之煩惱也。(緣:過去之惑)
二、行,依過去世煩惱而作之善惡行業也。(因:過去惑所造業)
三、識,依過去世之業而受現世受胎之一念也。(果:現在苦果)
四、名色,在胎中心身漸發育之位也。(果:現在苦果)
五、六處,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具足將出胎之位也。(果:現在苦果)
六、觸,二三歲間對於事物未識別苦樂,但欲觸物之位也。(果:現在苦果)
七、受,六七歲以後漸對事物識別苦樂而感受之之位也。
(果:現在苦果)
八、愛,十四五歲以後,生種種強盛愛欲之位也。(緣:現在之惑)
九、取,成人已後愛欲愈盛馳驅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緣:現在之惑)
十、有,依愛取之煩惱,作種種之業,定當來之果之位也。(因:現在惑所造業)
十一、生,即依現在之業於未來受生之位也。(果:未來苦果)
十二、老死,於來世老死之位也。(果:未來苦果)


「愛、取」,是成人情愛不同於小孩「觸、受」單純的原由,

因為「我愛」的貪求,一定要執取情愛上的幸福感受,

「非卿莫娶、非君不嫁」,

情愛不順時,因而產生「求不得」、「愛別離」苦。


又因「我慢」的需求,想要掌控對方成為自己愛的奴隸,
「如果你愛我就會為我做什麼」,
因而產生「求不得」、甚至「冤憎會」之苦。


根源於「我癡」、「我見」的情愛,

怎麼會是幸福人生的充要物質呢?

而充斥著「我愛」、「我慢」的自我架構,

只會是兩人愛情生活中,相互需索的毒素。


健全自我基模,了解八識的作用及十二因緣的道理,

誰說兩個「不同基模」的情人不能成為一對「智慧好伙伴」呢?




何謂八識:

(一)指的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亦稱為六根)、末那識、阿賴耶識。

(二)佛教的唯識學,把一心分八識。請參見附表。


  ┌1眼識──眼根緣色塵┐


  │2耳識──耳根緣聲塵│


  │3鼻識──鼻根緣香塵├識(了別為義)──────────────────┐

                                       
  │4舌識──舌根緣味塵│                                 │


  │5身識──身根緣觸塵│                                 │七
                                                                                                                    ├轉
                                                                                                                    │識
  │6意識──意根緣法塵┘                    
                                       │

八 │       ┌是第六意識所依之根──────────┐    
                                       │

識─┤7第七末那識─┤常隨四煩惱───我癡、我見、我愛、我慢 ├意(思量為義)   │


  │       └向內執取阿賴耶為我,向外認識境界為實法┘                        ┘


  │             ┌能藏 能含藏一切法的種子


  │        ┌華譯藏識┤所藏 受第七識所薰習───┐


  │        │    └執藏 受第七識所執取   ├心(集起為義)

  └ 8第八識阿賴耶─┤無覆無記              │─────────根本識


           └種子現行時,善惡分明,業報相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