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憂鬱症(三)-中醫與西醫的治療

 

 

/林嘉發全方位中醫診所  林嘉發院長

 

 

 

 

 

 

在西醫的治療方式上,主要是使用抗憂鬱劑,但所有的病人也需要心理及社會支持。藥物處方應該有足夠的劑量並被使用一段適當的治療時間,一般來說,以現在較新型的抗憂鬱劑治療,其開始產生有效作用,通常是在服藥後三到六週。所以醫師或親友必需要告知病人,要有足夠的耐心來服用藥物。有個比方,得了憂鬱症的病人就好像一台汽車油都耗光了,若不加油(服用藥物),僅僅憑著大家來推車(心理支持、自我砥礪),車子仍難行。必須加油充足了,大家再順勢一推,車子才能發動。

 

但在這段難捱的時光之中,支持性的心理治療(包括親友的支持)以及認知性心理治療(與病人討論其所罹患的疾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非常重要的。在臨床上,此段時期也時有病人會尋求中醫的幫助,中藥處方與針灸治療雙管齊下會使患者的生理症狀與情緒低落得到改善,我們將在下段討論。如果此段期間,病人自殺意念十分強烈,便應建議或強制住院,必要時可以用「電痙攣療法」來治療,對鬱期所出現的自殺意念之遏止十分有效。

另外,有一種季節性情緒障礙症(SAD),這是一種典型的因季節替換引起的憂鬱症狀,常發生在北歐等國家,在冬季長期缺乏日照所造成。在台灣只要陰雨連綿幾天(像梅雨季節),在精神科的門診中,憂鬱症狀的病人都會增多。這類的憂鬱症狀,一般都會伴隨著明顯的體力降低、睡眠增加,病人可能會比平常容易飢餓,希望補充多於平常的食物。光線治療(Photo Therapy)是季節性情緒障礙症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建議病人在早晨十點之前曝曬大量的陽光,對於穩定情緒十分有益。在北歐國家,甚至發展一種帽沿下裝日光燈的裝置,使人們能得到適當的陽光照射。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醫對於憂鬱症的看法,認為憂鬱表現乃陽氣不足(如「重陰者癲」、「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的說法同出一轍。

在這段藥物在六週的治療下仍缺乏反應者,意味著必須重新評估診斷及改變其藥物治療。抗憂鬱劑在復原之後幾個月應該再評估,並謹慎地停用。有某些病人可能需要長期服用藥物。要注意的是,躁鬱症的患者在鬱期服用抗憂鬱劑時,可能會造成躁期的加速來臨,甚至成為快速循環性的躁鬱症;這個部份是需要審慎評估的。

 

而中醫對於憂鬱症的看法,早在《難經》就有「重陰者癲」的說法;而《傷寒論》「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在歷代的推論與臨床治療中,發現所謂「癲症」和憂鬱症的表現,或是精神分裂症的負性症狀十分相類。只是中醫病理學上對於疾病的分類一向不夠明晰,反而著重在病機的推衍與證型的劃分上,殊為可惜。

 

目前臨床上的證型大致可分「肝鬱脾虛」、「肝鬱血瘀」、「陽虛血虧」等三型,治療上亦有相配的方劑來組合治療,並有不錯的成果發表。只是中藥方劑組方繁複,在科學研究上尚未能明確地發現其治療的指標,到底是直接改變某種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還是藉由身體的多方調整,間接地改變接受器的敏感度。但是臨床隨症用方,對於憂鬱症狀的改善確有療效。臨床上,我常使用四逆湯、真武湯、補陽還五湯等方劑,隨症加減治療。

 

在針灸方面,翳風穴的電針療法可以有效地解除頑固性幻聽症狀,臨床上更是常用神門、內關、間使、心脾肝腎俞、足三里等來解除身體症狀。對於憂鬱症常伴隨的失眠症狀,針灸治療更是幫上大忙;通常患者服用安眠藥到一定劑量後,就會產生耐受性,不是要增加劑量,就是要換作用更強的藥物。甚至強如FM2用到三顆,患者仍不能安睡。其實,人體的睡眠機制十分複雜,如果能由多重方式來幫助安眠,不但可以增強效果,更可以減少使用單一方式所造成的副作用。

 

大陸名醫周康認為,中醫所長乃用自然界藥物來調整機體,並能對抗西藥副作用(如達營湯之研究),所以在維持治療上能發揮效果。以我的看法,若能在憂鬱症的療程中,在抗憂鬱劑開始發揮作用前,合併使用針灸、中藥來改善身心不適的症狀,加上心理治療,對病人無疑是全程的專業服務。如果中西醫能廣納彼此意見,在藥物合併使用上有更多的研究支持,那便是普羅大眾的福音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