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華東藏
破除「所知障」最好的辦法是「無知」
破除「煩惱障」的好的方法是「無識」
佛家說,人有兩大障難:一是「所知障」,一是「煩惱障」。所知障的意思是說,人會囿限於自己的知識,只能理解到知識範圍以內的事。對於佛說的生命真相之智慧,便無法了解。而煩惱障是指,人有欲望、情緒、執著等種種煩惱,讓我們常常陷入生活的泥沼,飽受痛苦、求出無期。
恰恰好的是,所知障的對治辦法就是「無知」;而煩惱障的對治方法就是「無識」。但是,人為了要求生存,努力學習的就是「知識」,如何能無知無識地過好生活?可能連生存都有問題了…
二障不能突破,所以,人充滿了痛苦與矛盾。
既然,知識是必要的,而痛苦是不要的。我們要想想辦法獲得知識的好處,卻免除知識所帶來的壞處。
「無知」意謂著對於舊有知識的清空。人為了生存,學習到了水源開發、農作物基因改良等確保生存、方便生活的知識;但也因為過度的開發造成生態的污染、自然的反撲!這讓我們學到一個教訓-適當的反璞歸真是必需的。知識讓我們的生存無憂,但可能奪去了他人的生存權利。讓我們放下一點對知識的渴求(包括學歷背景、工作昇遷、理財投資、權力鬥爭),偶爾感受一下溫煦和風、天地甘霖的生養氣息,感受一下純美浪漫的音樂,毫無所知地純然感受、不帶評論地自然感受,我們可以暫時免除「所知障」的迫害!
「無識」指的是對於種種欲望、情緒、執著的「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欲望不一定要達成、情緒不一定得壓抑、執著不一定要揹負,僅僅隨心所現、隨緣所成。我們可以努力,卻不一定要求成果回報。所有成果都是眾人、眾緣和合而成的,不可能是只有我們一個人能夠達成。不管結果如何,只是生命中的滄海一粟,我們都能面對、處理、接受、放下。會這樣想,你的煩惱也就是大家的煩惱,單一你的「煩惱障」就會立即減輕。
我們因為知識得到了許多生存的安全、生活的安定。但是,過度的知識需求、知識依賴卻造成了生命的空虛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逐些什麼,追逐到了又如何?!以至於現代社會,物質生活什麼都不缺,卻有許多人得到憂鬱症。「無知無識」的教育,能夠讓我們在無盡的追逐競爭中,暫時喘一口氣。
因為,只有停止追逐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