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詩如蓮(三)
■ 文/華東藏.學佛成長之路

那一年,家裡出了狀況。我細細地分析了因緣,坦然接受無常的安排,一切仍是那麼的自在。直到母親含著淚光、罵我冷血時,才滴滴溶化我凍結的心,我這才知道,我還是有血有肉、會哭會痛的有情啊!蓮師教示的「真正能見己過,方是教法之重點。」一言點醒我燻盲之眼。於是「空不異色」的至理又在一畝心田中開起了新蓮。

觀自在菩薩能纖塵不染,方能洞悉眾生的心念與需求。而祂能不染不住,乃是真正明瞭緣起性空啊!《大智度論》諄諄告誡:「人愛著空相,墮在斷滅」。其實,「五蘊皆空」只是體會無常之苦,體悟「空中無五蘊」才能讓我超越對空相的執著,真實明瞭菩薩的大乘精神!「愛」與「恨」僅是此心執著兩邊,「空」與「有」何曾稍離一體兩面!從這一刻,懺其前愆,悔其後過,過去如夢,一覺便醒!該如何思維、如何做,才能觀照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外境內心一切生滅猶如空中幻花,便成為我此生最重要的功課。

金庸小說中的《九陰真經》中有一句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證之《易經》地山謙卦,彖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其實,天地並非有情,以好惡之一情,意加諸盈謙。理氣所趨,不得不爾!明消則暗萌,暗去則明生,本乃一體之兩面;而山高,自然受風削水蝕;水卑,法爾匯流而成大海。自然趨傾如是,人及鬼神,亦循此道也!  又曰:「謙尊而光,卑不可逾。」這句話尤妙。世人只聞山高可越,誰聞水卑可逾?猶如莊子論「無用之用」一般。本來佛性不生不滅,圓覺淨空,既無體性,孰可憾動? 故謙卦之象曰:「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言之內修,乃萬化一波,學習「平衡」二字罷了。先由動處體會平衡之穩固,後由平衡體會動靜之消長。不過是假名證真,藉手指月,一體消融即是。

以前總覺得:所謂中庸之道,不啻為一逃避之藉口;凡事中庸,豈非不求上進?故覺「有」而趨「空」,習「空」而破「有」。近來漸漸體會,惟有踏在重心點,方可見事物之全貌。情之所趨,善惡之所感,常使自己做了很多事,卻不知自己在做什麼?像以前會覺得,修行就是要去除自己的習氣,以一種道德標準去評判它。過於重視習氣存在之結果,反而使問題愈滾愈大,成為心理的負擔。現在明白,太過也是一種病,放曠了過與不及之後,問題反而不見了。這也是《心經》反複闡述我空、法空、一切法皆空的道理所在,像剝洋蔥一般層層豁脫心的執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