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錄/聖嚴法師.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人生的意義在那裏?人生的意義在於盡責任、負責任。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死的生命過程中,扮演著許多不同的角色:做兒女、然後做父母,做學生、然後做老師,做同事、做長官,做部屬,做朋友。這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是屬於責任的範圍。
人生的價值在那裏?很多人認為一個人有名、有地位、有勢力、有錢,就表示他的價值相當高。非常有名,是他的價值;賺很多的錢,是他的價值;地位很高,是他的價值。這些到底算不算有價值?可以說算,也可以說不算。那就得看他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有多少,如果對人沒有貢獻,而只有地位、只有錢、只有名,是負面的價值了。
人生的價值是奉獻、貢獻,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色來盡責、提出貢獻,可是生活在這個天地之間,直接的關係並不多,間接的關係可就多了。所以貢獻,小可在自己執掌範圍的工作內,大則可廣被全世界,乃至對一切眾生,我們都應該承擔起奉獻、貢獻的任務來。
人生在世界上,有自己應走的路,更要有近程、中程、遠程的人生目標,從近處著手,從遠處著眼。剛上路的時候,一定是從跨出第一步開始,接下來步步踏實地往前走。
因此,許願是一種動力,既然許了願就要還,所以還願也是一種人生的目標。
我們佛教徒,每天在做早、晚課時都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有的人認為做不到的事,為什麼要發願,但是我還是鼓勵大家一次一次的發願,慢慢的你會越來越堅定、越來越能夠堅持自己的願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我這一生還有一個願,那就是「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有人會說:「師父啊!現在社會這麼亂,這個願要實現可能嗎?」我很有把握的告訴他們,「有願必成」,這個理念是任何一個人都需要的,它是心理的健康、身心的健全、家庭的和樂、事業的安定,這是大家都需要的。所以,我們有了願,就會去動頭腦、去想辦法,改變自己來對待人,或者改變自己來改變人,如果不發願,雖然有很好的機緣出現,也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