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情緒是什麼?
090621「談情緒」講義.摘錄/謝文傑.情緒與疾病


情緒是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醫學模式中,情緒與人們的健康和疾病有著重要的關係。良好的情緒使人精力充沛、身體健壯;不良的情緒使人頹唐沮喪、萎糜不振、疾病叢生。 


概述 
情緒(
emotion 既是一個複雜的心理現象,也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
。情緒一般定義為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情緒是人們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遇到外界環境或社會活動的影響時,人體的大腦皮質對各種事物、事件或環境變化必然會出現各種不同反應。這樣,情緒就反映了這些內在心理活動的狀態。情緒變化並非人類所獨具,其他高等動物也有類似喜、怒、驚、恐等情緒反應,而人類心理現象之所以變化無窮,全靠高度發達的人腦。人腦是心理、情感的器官,心理、情感活動源於社會實踐,而且,只有透過社會實踐才能維持正常的心理情感活動。

人的任何心理活動都伴有一定的情緒。情緒正常,首先表現為「心情恬靜」。恬者,樂而不憂,即心情愉快;靜者,安而不躁,即情緒穩定。

心情愉快,包含心身活動協調,自我滿意,情緒高漲,充滿希望,這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如果心境處於憂鬱苦悶之中,情緒低落、灰心失望,這是不健康的心理 表現,會出現思維紊亂、語無倫次、行動毫無秩序、言行不一,思維和行為是矛盾的、不協調的。情緒的變化必然會導致行為變化。


情緒的分類
情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認知評價感受,情緒是這些感受的外部表 現,隨著客觀世界的複雜化、多元性,人的感受也深化繁衍。情緒的分類法 也隨著時代不同而互有區別,中國早期的醫書【內經】將情緒分為五情,以 後又演變為七情。近代西方學者認為人的基本情緒是四類,其他情緒是由這四類基本情緒交叉疊合衍生出來的。 

一、近代基本情緒分類
  近代西方學者認為人的基本情緒分四類:喜、怒、哀、懼。分述於下:【喜】每當人們情緒高漲時表現出歡愉的行為,而情緒高漲可因年齡、環境、知識、智能不同,表現出程度不一的歡愉行為。

【怒】每當人們情緒受到強烈刺激時所表現出暴躁的行為,而情緒可因
   刺激的強弱程度,反映在情感上也有所不同。

【哀】每當人們情緒受到沈重打擊時所表現出悲傷的行為,而情緒可因打擊的因素及程度差異,表現出不同的行為。

【懼】每當人們情緒受到劇烈的恐嚇時所表現出驚恐的行為,而情緒可
   受恐嚇的輕重反映出不同的行為。

情緒與行為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沒有情緒,人的一切活動將是不可思議的。引起情緒的刺激,可能來自外部環境,如:陽光、氣候、色彩、聲音、 人、事物以及各種「意念」。也可因現實世界中任何具體的情景刺激成為情緒產生的觸發因素。但人對周圍事物採取何種態度,產生何樣體驗,則視它們對人需要的 滿足情況如何而定。情緒具有主觀色彩,人們與各種事物的關係不一樣,所抱的態度也不一樣。 

二、中醫七情
  中醫上的情緒與中醫的理論分類緊密的結合,它不僅分出了情緒的種類,而且分別列出了健康與臟腑的關係,以及七情間的相互辯證關係。

中醫的七情為:喜、怒、哀、思、驚、恐、憂。七情是人體對外界環
境的生理反應,一般而言是不會致病的。若情志活動過度或持久而影響臟腑氣血功能時,就可成為疾病發生的條件。
 


心理性病因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心因性病因比體因性病因更為重要。
心因性包括心理因素與社會因素,情緒的變異和壓力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心理性病因指引起心理情緒變化而致心理變態和皮質功能紊亂,直至經由中介機轉使驅體遭受損害的各種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尤其是人關係)、生活變故、精神刺激,以及性格類型。

【環境因素】是指居住場所、職業、工作、學校、鄰居親屬關係等,環境因素也包含人際關係。不良的環境因素和緊張的人際關係都會導致心因性疾病。

【精神刺激】在生活、工作中如果受到強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打擊會引起精神障礙;一旦寄予希望的目標實現不了時,情緒就會低落,意志消沈。威脅生命安全的各種災禍及意外事件,或長期沈重的憂慮、悲痛、恐懼和委屈,都可成為致病因素。

【生活變故】家庭是每個人生活基本單元,是社會的細胞,它是感情寄託的主要來源,也可能是許多心理煩惱的來源。家庭生活發展史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挫折,也會有不同的歡樂和享受,對於每個家庭成員來說,在不同的階段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變化。

【性格類型】人體是個開放系統,隨時都在與周圍外環境接觸,接受各種不同的刺激和影響。但相同的不良環境、生活變化和精神刺激,各個個體對此的反應卻大不一樣,有的人能應付自如,有的卻因而致病。造成這種不同結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與不同個性行為有很大的關係。 


情緒的生物本能及社會性
情緒與人類需要有密切關係。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與水的需要)是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需要。滿足了需要,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無法滿足就會產生焦慮,妨礙需要時就會產生憤怒。但這僅是本能,人類更重要的是社會性的需要,因此情緒有明顯的社會性。
 

一、需要、滿足為喜,有利生存發展
  人的情緒和情感明顯地受到個性傾向所制約,凡與人的需要、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相符合的事物,會引起滿足、愉快、喜悅、崇敬等正向的情緒和情感;反之,則會引起失望、不安、厭惡、憤怒等負向的情緒和情感。凡得到各種需要(自然性和社會性),人就感到滿足,有利生存。

  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不僅是防病治病的好方法,也是延年益壽的法寶。 

二、厭惡、拒斥、逃避為懼,以利保護自身
  人類之所以有厭惡、拒斥、恐懼的情緒和行為,是為了避開傷害和毀滅,以保護自身的生存。社會是一個複雜體,某些不利因素不一定傷害人的軀體,但會傷害人的精神。因此人在作出各種不同情緒行為反應時,同樣蘊含著生物本能。
 

三、認知與評價-情緒的社會性
  現代人的情緒明顯帶有社會性,或喜或憂,或驚或怒,都與個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水準有關,每個人都有不同。
 


良性情緒與劣性情緒

一、良性情緒與健康
  良性的情緒對於健康而言,無疑是個積極的、正性的反應,有益於健康。如果人們能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人的免疫機制能夠活躍旺盛,就會
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達到「精神免疫」。因此,積極的情緒可以增進健康、延緩衰老過程。 

二、劣性情緒與疾病
  劣性情緒對人的健康影響很大,它會使人的免疫機能低下,容易罹病,使人早衰、短壽。故有害的劣性情緒是人們的大敵。

三、情緒在心理治療中的地位
  醫護人員利用語言、行為或人際關係的交往,以改善病人的情緒、解 除病人的顧慮、提高思想認識層次、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及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情緒的改善在心理治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古代就主張用「以情勝情」的原理和驚恐、和安慰等方法來治療精神創傷,如【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後癲狂不止,其岳父採用驚嚇的辦法將他鎮住;【紅樓夢】中的寶玉,每次發病時,家人就拿他父親賈政要來考他的學問嚇唬他。這種「當頭一棒」、「一瓢冷水」的作法,有時確實能很快解除病人的變態行為,但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可用這類辦法來治好,必須要結合解釋、疏洩、保證或暗示等辦法,這樣的治療效果較顯著,也較鞏固。


結語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情緒對健康的影響很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