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概念的發展與修正
■ 摘錄自:心理衛生---現代生活的心理適應,林彥妤等譯,桂冠,1991

◎自我概念的定義:一個人對自己行為、能力、或價值觀的感覺、態度及評價。
Carl Rogers (羅吉斯):在個人思想和經驗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對"我"的看法,即自我概念。它會影響個人如何去認知周遭的世界,進而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個體看自己的各種角度,涉及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對自身所有的標示與描述。
●自尊(self-esteem):對自己的想法或評價。若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則自尊較高;對自己有許多懷疑,不肯定自己的價值或不喜歡自己,則自尊的程度較低。

●理想的自我概念(ideal self-concept):是自己希望成為的型態
●現實的自我概念(actual self-concept):是目前自認為的型態

當兩者較接近時,個人擁有較好的自我概念;當兩者差距太大時,個人對自己有較多的不滿,並擁有較差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發展:小孩子從別人對待他們的方式逐漸學會如何看待自己。
  自我概念的發展在時兒童中期(十歲左右)前完成。

1) 父母的角色:
  ●能培育出高自尊小孩的父母特質(Stanley Coopersmith):
a)    情緒穩定、自尊較高
b)    與孩子的關係親密、對小孩溫暖有感情(對小孩表達愛與接納)
c)    鼓勵小孩獨立、有相當自由的空間
d)    提供清楚的行為準則、對待小孩的方式與小孩的自我評價一致
  ●能培育出高自尊小孩的父母特質:
a)    低自尊, 對組織家庭缺乏信心
b)    常以嚴厲、不尊重的方式對待小孩
c)    其典型的處罰方法是:愛的剝奪 (withdrawal of love) 例如"因為你做這件事所以我不喜歡你",而不是說"我喜歡你但是不喜歡你做的這件事"。
d)    未提供行為準則,以嚴厲或隨意的管教方式企圖來控制小孩
 
2) 其他因素:情境會對自我評價產生暫時的影響。
但環境對自我評價的影響基於我們原有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與其它問題的相關性
●    身體意像與自尊之間相關較高到0.5,即對自己身體感覺良好的人,多半對自己的其他層面也有不錯的感覺。
●    自我概念與焦慮程度有關,具正向自我概念者焦慮較低。
●    接納自己與接納別人間也存在相關,一個自我概念好的人,較易接納自己所有的知覺和感覺,就較能了解與接納他人為獨立之個體和感覺。
●    自我概念與心理適應間有高相關。 適應不良:"經驗與自我間不一致的差距太大"。
●    自我概念不佳者:易有焦慮與憂鬱傾向。自我概念過度正向者:傾向過度控制和使用否認的防衛方式

◎自卑情結的七大症狀(Don Hamachek): "自卑情結"是強烈且持續地對個人能力感覺到懷疑
1)    對批評較敏感
2)    對讚美拒絕
3)    極端批評的態度
4)    傾向於指責
5)    受害人意識
6)    厭惡競爭
7)    傾向隱居、害羞和膽怯

◎改善自尊的方法:
●    標語速成法:寫出三個對自己的正向描述,每天念一遍,之後即能自動經常性地正向思考。
●    認知行為治療:以思惟、認知來改變行為,視思考為一種習慣。
●    以個案為中心治療法(Rogers):增強個案的自尊感。
●    Michael Mahoney 治療法:在第一階段先消除自我批判的想法,第二階段建立正向的思考。
●    Arnold Lazarus:長期應處理個案的行為、情緒與人際關係,否則只有短期效果。
●    現實治療法(William Glasser):強調給學生成功的經驗,使其經驗到某種作為會導致成功,他就會自視是有能力的。
●    失敗解釋法(Carol Dweck):改變學生對失敗的解釋。將失敗看成只是「還需調整方法」的訊號,而非世界末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