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憂鬱症(二)-病因與治療

 

 

/林嘉發全方位中醫診所  林嘉發院長

 

 

 

 

 

有關憂鬱症病因的研究,目前主流派主張以三方面來考量:即「生物-心理-社會」三個層面來看。

 

一、生物學病因

最近生物精神醫學的發達,使我們了解了更多「憂鬱症不只是自己亂想的病」的實際證據。我們發現,在罹患憂鬱症病人的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及內分泌素的釋放都不正常,尤其在某些具有自殺企圖者更是如此。

 

二、遺傳學病因

研究顯示,情感性疾病具有明顯的遺傳性。但是以躁鬱症遺傳性最高。如果父母之一罹患情感性疾病(躁鬱症或憂鬱症),則子女患有憂鬱症的機會可高達14-25%之間不等。

 

三、心理社會學病因

較早的研究多由此下手,認為憂鬱症和個人的性格特點(如強迫性、神經質等)、早期的發展經驗,以及環境因素有關。在兒童早期發展時,如果父母經常吵架、離婚或是失怙時,造成兒童接受關愛不足;或是童年受虐待(不管是肢體或是性虐待),都可能會造成憂鬱症。

 

當憂鬱症特徵的警訊出現時,以專業醫師的角度必需考慮到可能導致憂鬱現象的病因。像產後憂鬱症或經前憂鬱症,便極可能和內分泌的不平衡有關,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常有憂鬱表現。而服用某些降壓藥物(Reserpine)、類固醇、抗帕金森藥物、毛地黃等強心藥物,亦有報告指出可能造成憂鬱現象。而其它的精神疾病,像是老人痴呆症、精神分裂症、焦慮症或是適應障礙症,也有可能伴隨憂鬱症狀而被誤認為憂鬱症。臨床上常見的焦慮症、因面對生活上的壓力事件所造成的適應障礙,更是常有憂鬱表現。這些都不能診斷為憂鬱症,所以我們必需要做進一步的釐清、了解病史,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並決定如何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