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母親的反應
■ 文/華東藏

朋友的兒子今天畢業典禮。

看著辛辛苦苦拉拔長大的孩子國中畢業,
她有說不出的感動與驕傲。

但是,孩子要她不要去參加畢業典禮。
原因是:妳來我會很丟臉…

課題來了:

喜歡分析、有自信的媽媽會想:
我是那一點讓孩子覺得丟臉?職業?長相? 自己的部份好像都還好。
那可能是孩子正值青春期,覺得離不開媽會讓人笑話。
結果→尊重孩子,悄悄寫張卡片給他表達心意就好了。

喜歡自責、常覺自卑的媽媽會想:
一定是我做得不好,讓孩子討厭我,不讓我參加。
或許,孩子覺得媽媽太不光采,我還是不要打擾他好了。
結果→自憐的母親,偷偷躲在角落哭泣。覺得孩子永遠看不起她。

喜歡民視劇情的媽媽會想:
我是那一點惹人厭了?
辛辛苦苦的照顧你,你連這麼重要的場合都不要我出席,
我活得真得一點都不值得。
與其這麼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等媽媽不在你身邊,你就會知道這個媽媽有多重要!
結果→哭泣、大罵、傷心、暴躁,情緒化的表現。

喜歡獨立、追求自我的媽媽會想:
那正好,我還有好多事要忙,
畢業典禮也不是大不了的事,
你就自己去忙吧!
結果→各自獨立,情感較冷淡。

喜歡正面思考、有幽默感的媽媽會想:
一定是我太漂亮了,
根本不像是孩子的媽,
孩子會覺得不好意思。
我就送朵花給他,讓他感受到我的祝福就夠了!
結果→關係沒變,孩子的話並未造成傷害。

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與談話,就像是湍急的水流下衝,
而不同的「反應想法」,就像是瀾沙的水壩。
攔得好的,成涓涓細流的「情緒反應」,溫柔地灌溉田園;
攔得過多的,壓抑太多情緒,反而一夕潰堤、釀成大災!
完全不攔的,任事件充刷,關係緊張!
不攔卻反而助長的,戲劇化地讓事件擴大,以證明其存在的價值!

只有「反應想法」失去適當的機制,
才會造成後續的「情緒反應」。
因為預期的希望過滿(想法),事件才會造成不滿,
情緒也就隨之而生。

情緒是用來渲洩壓力的,這個壓力就是「水位的落差」。
若期望過高,失落時落差也大,
情緒反應自然驚人,
甚至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
但是,若我們能恬淡七情、面對事實,落差自然就小,
情緒也不會難以排遣,
自然每天好心好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