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定心的方法
■ 文/華東藏

法門是依人心之病態而虛設的:
佛法有八萬四千種法門,醫治八萬四千種心病。
既已無病,治法便沒有存在的價值。

如果你一直需要靠某種藥物才能健康、自在,
那代表你一直處在病中。

至於病或無病,重點就在觀察自己有無「執取相」。
此次讀書會的主題是「談安住」。
安住,便是「止觀」中的止,也就是「定心之道」。

我們的心,有二種相貌:一是「妄想紛非」,一是「昏沉寂寥」。
要讓自己的心明了而不昏沉、寂靜而不動亂,達到念念相續、明淨圓覺,
就要修習「止」的功夫。
讓心念亂流止息的方法,粗說有三種:

一、繫緣止
二、制心止
三、體真止

繫緣止:以專注「一境」,來約束心念無限的亂流。
即以心的專注力,安住「所緣境」而不動亂,即是「繫緣止」。
如「念佛號」專注在佛號上、
「數息觀」專注在呼吸上、
聖脈的「森林想」專注在地、水、樹、空、
「觀想法」專注在想像之佛像、光明上…等。
這個方法,從「有」著手,最適合現代人資訊過多、妄念不斷者。

制心止:了解「心」是「能攀緣」的主體,「心念」也是「所攀緣」的對象,
以心觀心,妄念即止息。
這是我們上次讀書會教大家的「抓念頭」方法。
妄念現前,正觀一起,煩惱立脫。擒賊先擒王,
這是很妙的方法,可以避免我們在所緣境上所做的分別想,
致使妄念不易降伏。(因為「想要降伏」的念頭,也是妄念)。
這也是「圓覺經」所提到,「以幻止幻」的修法。
禪宗的「參話頭」,也是此種修習之一。
這個方法,可以快速地止息煩惱妄念。但需要教授其大意,並時時提醒。

體真止:隨心所念一切諸法,悉知從因緣生,無有自性,則心不取。
若心不取,則妄念心息,故名為止。
若證悟「般若波羅蜜」,即能做到「體真止」。
察覺一切皆是依心所現,親見如來本體,故名「體真止」。
譬喻來說,心猶如一個摩尼寶珠,
就像一個圓球型的明鏡一般,可以映現所有的悲歡離合、世間諸相。
但是這種映現,卻不損寶珠的本質。
而寶珠上虛幻映現的世間諸相,也從來不是實有的。
如是觀照,漸近本體。

大眾可從「繫緣止」、「制心止」這兩種方法先用功。待得時日,即能親見「體真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