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做?還是不該做?
■ Amy 提問.華東藏答-關於菩薩度眾的時機

Amy問:前金針度人一篇所提-「發與不發,靜待時節因緣。」
道理好像懂得,然無法智慧判斷,如何是契機的時節因緣,當下是該把握,還是靜待。
人與人相處緣深緣淺,緣深的好像就不想靜待,會主動規勸,甚至苦口婆心。
就如台北蘆洲大火,如果我是那對夫妻的鄰居,聽到如此吵架的聲音,我不要靜待,我要‘雞婆些’主動去作不受邀請的人。如果當時有如此因緣,或許就不會瓦斯引爆,造成十幾戶人家生命及財物的損失。無量壽經的‘不請之友’和無量義經的‘不請之師’是否都要到菩薩以上境界才可以去成就?

華東藏答:
金剛經有云:「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同樣的,菩薩能如實認為,自己已經到菩薩境界了嗎?
若自己以為證到菩薩,不是也著我人眾生壽者相了嗎?
故實無有法名菩薩。自也無所謂您在何等境界才能行何事。

在修學過程中,「自我」會找到自認為對的路去走。只要念念不忘覺察自我是如何在擔心、自我是如何在發大慈悲、又是如何在作揀擇、又是如何在後悔。要念念分明的是:行善行惡之中,意識是念念相續、評論不斷;心不能靜,自然造業續生、輪迴不斷。

本為虛妄境,念念起分別-做是分別,不做也是分別。那做是不做?

做與不做,直心而為即是。
譬如有人頭髮已著火,還會想著:該滅火嗎?還是不該滅火?這可來不及啦!
觀頭髮是假、火也是假,但痛卻是真呀!
菩薩不忍眾生苦,度眾如救頭燃,只是直心中幻作佛事罷了!
其中無分別、無執著、無恐懼、無後悔,當然也就無不分別、無不執著、無不恐懼、無不後悔。


菩薩度眾並非一種情緒、一種感情,因為情緒與感情只是「我」執所生;
也不是因為自己曾經苦過,所以對他人的苦就特別敏感-那只是「我所」化現。
度眾梵行是沒有凡人感情成份的,所有度眾梵行都是指向覺性之海、究竟解脫,如是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