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世間學問變成自己的「妙觀察智」
■ 空城計輯.出處:禪說莊子(四).作者:馮學成

  現在少林寺的永信大和尚像CEO一樣地運作,把少林寺推向世界,政府獎勵他100萬的越野車。雖然現在佛教界有部分人對他意見很大,說他不務正業,但是政府歡迎啊!他給河南省創造了上百億的商機,政府怎麼不歡迎他呢?老百姓怎麼不擁護他呢?少林寺附近的老百姓早就奔小康了,峨眉山附近的老百姓還沒有奔小康嘛!所以你看他還是菩薩道,只不過不像別人在禪堂裏每天“摩訶般若波羅蜜”這樣念,他這樣做嚴格說來還是有它的好處,他這樣做提升了中國佛教的地位,提升了少林寺的地位,儘管這種作為與傳統佛教不盡相似。我們說漢傳佛教有自己的傳統,但我們看西藏的喇嘛廟哪個不做生意呢?從明清以來,一個寺廟就等於是一個市場。哪個大寺廟沒有馬幫?哪個大寺廟不做點藥材、糧食、獸皮、金銀之類的生意?有些還開錢莊,所謂“錢莊”就是小銀行,古已有之。西藏那裏的寺廟受經濟條件所限,老百姓少而出家人多,要讓老百姓來養,就養不起,只有通過這些商業活動才能養得起。當然漢族地方僧少供養者多,還用不著去做生意,當然少林寺也開了先河,第一個吃螃蟹,也還是了不得。

  所以“運量萬物而不匱”,一方面我們不要去對萬事萬物“分別”,但另一方面我們要善於“分別”。不然佛教提出“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幹什麼?提出“一切智智”幹什麼呢?“一切智智”就是讓你“善能分別諸法相”,對萬事萬物要了然於胸;但同時又不要“妄生分別”,能“於第一義而不動”。實際上是不要在煩惱性上去“妄生分別”,“妙觀察智”就是讓你多多益善,就是讓你能夠“分別”一切,讓你比任何人聰明,比任何人都智慧。所以我說佛法也不是拒絕世間學問,它要把世間學問變成自己的“妙觀察智”,變成自己的“一切智智”。為什麼講“無分別”呢?是要我們在煩惱性上不動心,這樣才行。

  “運量萬物而不匱”,結合佛教的“一切智智”、“妙觀察智”來看,我們不能拒絕這個東西,但是不少學道的人往往要拒絕這些東西,認為只有蒲團上才有道,我覺得這是愚癡的表現,那是絕對不行的。

空城計:我摘錄上述文章並不代表此文章代表我想法,我想要請大家看完文章後進行討論。

想討論之議題:    
1.    當您觀察到現在少林寺的演變後,您自己心中會對少林寺的演變有什麼樣的想法嗎?若有,請問您心中的想法是什麼?
2.    當我們觀察到外界或內心後,心中若升起想法係屬於分別心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