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法師於馬來西亞9日禪開示-2
時間:2009.2.27.

所有的修行,都是為解脫而來。修行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心靈的淨化、心靈的成長。具體而言,真正的修行,就是幫助我們開啟智慧,從凡夫、一般世俗人的觀念知見提升上來,來到邁向成為高等心靈品質的眾生,這就是佛陀所講的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逐漸的上來。大乘佛教所講的幾種地的菩薩,都是指不同的心靈品質層次的眾生,心靈的品質層次越高,所權說的「果位」就越高,智慧就越深、越奧妙。因此,大家要有正確的認識。
修行要出離苦海,修行要出世間,那絕對都不是消極的,絕對不是悲觀的,都是非常的樂觀、非常的正面、非常的積極。修行,那都是要幫助我們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讓我們開啟高等的智慧。所以,修行的各種方法,我們稱為「法門」,「法門」沒有高低、沒有大小,「法門」都平等,只要這個「法門」能夠幫助你的身心寧靜、沉澱下來,這個「法門」對你而言,就是好的「法門」。
幫助你的身心寧靜、沉澱下來之後,目的不是光只是在方法上面下工夫,不是光只是一直在練「身念住」的開發,或是覺受的開發,或是怎麼樣去看我們的起心動念…,這些都是一個過程,很重要的過程,但你能不能透過這些方便法而開啟智慧,那才是最重要。所以,不管你修行再久,不管你用任何法門,能夠幫助你的身心寧靜、開啟智慧的,這個就是非常好的方法。
我們是透過「方便法」,然後來了悟真理實相,讓我們的心靈成長,讓我們開啟高等的智慧。因此,修行,千萬不要衝錯方向。衝錯方向,你會一直只是停留在「世間法」上面下工夫。如果觀念知見不正確,你會只是在「世間法」上面下工夫。所以,整個的修行目的與次第要弄清楚。解脫道的37個道品,37個步驟,就是協助大家把人天的基本善法做好,第一個階段,人天的基本善法做好,悲心、柔軟心、感恩心、慚愧心…,基本的這些要先修好。進一步就是聽聞正法,然後實修實證。
所以,心靈成長的第一個階段,就是身心的沉澱、柔軟、淨化,然後進一步是「止觀雙運」。「止觀雙運」就是要用一顆清淨、沒有污染的心來現觀法。這個「法」不是我們某個人所創造、所發明,不是某個大師所講的那一種規則、規矩、觀念、知見。「法」講的就是宇宙的真理、宇宙的運行法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是來自於宇宙的殊勝緣起,每個人都是大宇宙的縮影,每個人你就是個小宇宙,所以宇宙的奧妙、宇宙的法則,在你的身心裡面都可以找到;在「大我」-整個法界、整個外境裡面,一樣都可找到。
「四念處」裡面所講的內身、外身、內外身,講的都是從我們這個「小我」,然後你要逐漸擴大到法界「大我」,你都能夠徹證「三法印」,你都能夠見法。當你能見法,能夠徹證「三法印」,看清實相,就會很自然的遠離顛倒夢想,很自然的它就會開啟你的智慧,你的生命潛能就很自然的會流露出來。一開始先跟大家溝通一些修行的方向、觀念,大家的觀念知見正確了,後面的用功就不會衝錯。
這一次所要跟大家分享的禪修要領,是以「四念處」為主。在南傳地區,在原始佛法時代,修行方法就是「四念處」。事實上,「四念處」嚴格講,它不是某一個法門,不是像持咒、唸佛、誦經、禮佛…這樣單一的一種法門,有的修光明想、死想,那都是其中的一種法門,慈悲觀…等都是八萬四千法門的一種法門。
「四念處」它不是某一個單一的法門,「四念處」的修行,那是綜合性、全面性,只要你的觀念知見正確了,「四念處」的修行,它是可以協助你正直捨方便、直趨無上道。不是因為我今天在講述「四念處」的修行方法,才標榜它的重要,不是這樣!我以前認識到「四念處」的重要,那已經是經過將近廿年的尋尋覓覓之後,才體會到「四念處」的珍貴。
所以,我同樣跟大家都有大乘佛教的背景,在此環境裡面長大,但是因為我在大乘佛教裡面繞了十餘年,我發現現在所流行、所講的那些方法,我都有去練習過、參加過,但我發覺沒有辦法讓我真正的安心,沒辦法讓我真正找到想要了解的真理實相、生命實相。我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為了了悟真理而來,為了大安心、大自在而來,為了解脫而來。在我以前學佛、修行的過程,就是秉持著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的立場,因為我要的是真正了解宇宙的真理實相、生命實相,我要的是能夠早日來到,像那些高等智慧的人一樣開啟高等的智慧。
從年輕時代,我所修行的方向就是這樣。我要的是智慧,我不是要迷信;我要的是真理,不是要教條、教義。秉持著這樣的精神,一路的求真求證、追求,到後來終於回歸到原始佛法,回歸到、找到2500年前佛陀跟我們講的,單純、乾淨俐落的修行方法,很單純、又很有效果,而且是很實際、很實用。
所以,我個人沒有任何宗派宗教的色彩,生長的環境沒有任何宗教的背景,一路都是為了追求真理而來,秉持著科學家的求真求證的精神,到後來跟強調智慧的佛教自然的就不謀而合起共鳴。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教,那都是開啟智慧的。佛教絕對沒有迷信,絕對不迷信,反過來,它剛好是要破除迷信,要開啟我們的智慧。
希望大家在學解脫道、修行路上,有幾個重點跟大家勉勵:第一,希望大家能夠拿出科學家的求真求證的精神,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盲信、盲從、迷信。當我們不了解真理實相之時,就會繼續在苦海裡面,製造出很多的苦因、苦果,而不知道原因在哪裡。佛教就是這麼樣的民主,就是這麼樣的強調科學,佛陀跟我們講出的任何真理,那都是他的親修實證,是真是假?不是他跟我們怎麼講,我們就怎麼信。
佛陀他會深深的吸引著我,讓我敬拜他,正是因為他是非常的民主,從來不搞任何的偶像崇拜,佛陀都跟大家講:你們要自依止。佛陀從來不搞任何偶像崇拜,也不耍權威,他都是告訴大家:我跟你們講的是我所了解的宇宙真理,希望你們去求真求證,唯有你真正證悟到,你實驗過、證明:確實是如此,知道我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是真實不虛,這樣你才會真正知道我所講的是真是假;也唯有你親證之後,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才會真正的消失止息。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拿出科學家的求真求證的精神。
第二,在我們「阿含解脫道次第」的課程裡面,也有把南傳大藏經增支部裡面的『葛拉瑪經』列出來,這一經所提的:學佛、學法、修行的十個重要原則,希望大家能夠好好的去咀嚼,因為這一經是佛陀跟所有的佛弟子、跟所有修行人的很中肯的勉勵。『葛拉瑪經』的精神,非常的神聖,非常的崇高,沒有任何的迷信,沒有任何的權威。
***************************************
現在跟大家分享「四念處」。我先做一個比喻,「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跟一般的法門有什麼不一樣之處。一般的方法,就好像是治療疾病的藥物。一般的方法,我們不能說它沒有效果,它是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比如說你拉肚子,就吃一些治療腸胃的藥;你傷風感冒,就吃一些傷風感冒的藥;你頭痛,就吃一些治療頭痛方面的藥…。這些藥,只要你投用得適當,對於我們疾病的改善是有幫助,這是一般的藥物對身體的治療有效果。
一般的法門,對我們心靈苦悶的化解是有益助的,因此唸佛、持咒…是有它相當的效果。禮佛、誦經…,一樣有它相當的效果。但是,各種方便法,它就如同藥物,能夠治療你心靈疼痛疾病的藥,它能夠讓你心靈的疼痛~心病有所緩解。問題是,我們是要不得已之時才吃藥,不是說一輩子強調吃藥的重要,能夠早日不吃藥,那是最好。能夠健康不吃藥,那才是最好。
所以,不是在法門上面比較,說:「我的法門才是最好、最高、最究竟…」藥物那是不得已才吃,有病才吃,能夠不需要藥物,那是最好。如果這種藥物,一方面能夠幫助你疾病的化解,一方面又能夠幫助你治本,沒有什麼副作用,又讓你從根本把身體調理好,到後來逐漸不需要依靠藥物,那這個藥就是最好,而且到後面事實上就只有調理、養生,你所吃的是健康調理、養生方面,而不是治病的藥物,到後面只是生活。
「四念處」的修行方法,裡面就是有這樣的功效。當你病急的時候→急則治標,病情比較急的時候,就要先針對這些病痛來治療。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如果病情不是很嚴重,我們就要從根本來調理。就算你的病情比較急、比較嚴重,當你把它緩和下來之後,慢慢的就要能夠來協助你,自我免疫力的康復、調整,讓你的身體逐漸的強壯健康起來,讓你逐漸來到不需要藥物。
世間的醫藥,有些表面上看起來是很強、很有效果,但是很多它的副作用也很強,它治療你這個疾病之後,它會帶來另外的疾病。第二,有些藥物會讓你產生藥癮,吃了之後成為一輩子都要吃它,會成為藥癮,或是帶來更多副作用的這種藥,那實在是不得已,能夠漸漸不需要,那是最好,不然你的身體一生都要依賴著藥物。所以,如果你的觀念知見不正確,緊抱著某一個法門,變成你一生都在依賴著某個法門,一生都在依賴著某種藥物,這樣你什麼時候可以來到真正的康復呢!
修行是為了來到不需要修行,我吃藥是為了希望早日不需要吃藥,我用某種方便法門,是希望來到早日不需要這些方法。《金剛經》所講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深義都在這裡。佛陀都是希望你在渡河的這個過程,是不得已需要透過一些方法。你有疾病的時候,我們不得已必須要透過一些藥物,但是能夠越早不吃藥越好。我們的身體本來就具有自然的修復能力,我們的身體本身就具有康復能力。所以,越早對醫藥、藥物的依賴越早放下,讓我們的身體逐漸的自我修復、自我康復,這是最好。
真正上等的醫生,他就是儘量協助你減少對藥物的依賴,儘量讓你開啟自己的免疫力,讓你逐漸的自我修復、康復起來,不需要多吃藥,不需要常常依靠醫生,這是上等的醫生。他不是要賺你的錢,他不是要你常常去找他。真正上等的醫生,只是希望協助你康復,協助你健康快樂,協助你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去利益眾生。原始佛法、佛陀的精神,完全是如此展露無遺。我所看到的佛陀,他就是這麼的大慈大悲、大智慧,完全只希望眾生早日康復,早日「自依止」,早日把你的生命意義發揮出來,來利益眾生。
「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就是幫助大家。裡面也有一些處方,當你需要的時候,就是透過這些簡便、副作用又很少的這樣的「藥物」,來做一些調理。能夠不需要的話,你越早放下。「四念處」的修行,它是綜合性、全面性,而且它是有治標、又能夠治本,它不光只是某一個法門,讓你一直依賴著它,然後只是治標…,「四念處」不是這樣。所以,它能夠急則治標,又能夠讓你從根本來把疾病化解,讓你的身體能夠越來越健康、越強壯。因此,不要小看「四念處」。
因為我本身也下過很多工夫,去了解、去實修、去體驗,它的完整性真的是非常完整,而且非常實用。北傳佛教地區,如果對它陌生的,我們請重新來過,重新來認識,它絕對不是所謂的「小乘人」在修,絕對不是那回事的。真正要覺醒過來,「四念處」是一條快速、又安全的解脫道路。
現在就來看「四念處」的經文。我現在就把「四念處」的「念處經」裡面的一些重點,跟大家解釋一下,也協助大家實際去練習、去修。內容在「阿含解脫道次第」這本書的第廿四章第九節,這一經是從「中阿含」98經裡面列出來的,南傳地區就稱為「大念處經」,裡面的內容是大同小異,南北傳的這些經典是大同小異,北傳的是更精簡。佛陀在「念處經」裡面怎麼樣在跟大家分享呢?
「世尊告諸比丘:有一道淨眾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謂四念處。若有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若有未來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悉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我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我亦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得覺無上正盡之覺」。
我很喜歡原始佛法,人間真實佛陀的示現。人間真實的佛陀,就是那麼樣的平凡、平實、平淡;人間真實的佛陀,他是一點都不浮華,一點都不誇張,更不會欺騙眾生。所以,當我看《阿含經》的時候,我覺得2500年前的佛陀,隨時都在我眼前,都在啟發我,都很樸實、很具體的告訴我:宇宙的真理,生命的實相。人間的佛陀,他是那麼樣的樸實,絕對不欺騙眾生,絕對沒有任何一點點的名利之心。所以,2500年前人間的佛陀,深深的啟發著我。
第一段經文這裡,佛陀就很坦白的告訴大家:我現在跟大家介紹的就是「有一道淨眾生,度憂畏,滅苦惱,斷啼哭,得正法」,佛陀就告訴我們,以他個人所經歷過、所實修過,邁向「無上正等正覺」快速又安全的有效的道路,他把它呈現出來跟大家分享。這一條道路,這一個方法,能夠淨化眾生的心靈,能夠讓眾生從憂悲惱苦的世界裡面,跳脫出來、昇華上來;從啼哭哀傷的世界裡面,跳脫出來、昇華上來,來到「得正法」,能夠真正的見法,真正的了解宇宙的運轉法則,能夠來到遠離顛倒夢想、出離苦海、解脫自在。這一條道路,這一條非常珍貴的解脫之路,就是「四念處」的修行方法。如果要以珍寶來講,真的這是非常重要、非常珍貴的珍寶。佛陀是如此毫無保留的,把他的成功秘訣,來跟我們分享。但是,佛陀又怕大家不信,因為每個宗教、每個宗派,都會強調他們的是很重要。佛陀就再跟大家強調,以他所知道的,過去的那些解脫者,那些成佛的人,他們一樣都是認真的修「四念處」,透過這個「四念處」是很有效,安全又快速的方法,很快就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以佛陀實際的經驗,他可以確切的預判及了解,未來那些真正能夠邁向解脫、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人,也一定是會修「四念處」而上來。佛陀也跟大家示現,我講的不是在講別人,不是在講過去,不是光只是在講未來、講別人,然後我自己本身沒有做,而只是要你們去修,只是聽來的…,不是這樣。佛陀跟我們講的,第一,一定是事實;第二,對眾生有益助;第三,能夠帶給眾生快樂,能夠帶給眾生獲益的;第四,一定是經過自己親修實證的,不是道聽塗說,不是依著某部經典在講。這就是很珍貴的地方。
所以,佛陀後面就跟我們講:「我今現在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我亦斷五蓋、心穢、慧羸,立心正住於四念處,修七覺支」而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這一段內容是很珍貴的一段來勉勵大家,不要小看「四念處」。「四念處」對大家邁向解脫之路,幫助非常大,它安全又快速。佛陀就跟我們講,他本身就是這樣走過來。「四念處」到底要怎麼修呢?
「云何為四?觀身如身念處,觀覺如覺念處,觀心如心念處,觀法如法念處。云何觀身如身念處?比丘者,行者知行,住則知住,坐則知坐,臥則知臥,眠則知眠,寤則知寤,眠寤則知眠寤。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是謂比丘觀身如身。復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正知出入,善觀分別,屈伸低仰,儀容痒序,善著僧伽梨,及諸衣缽,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如是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見,有明有達…」。
《中阿含》把「受」翻譯作「覺」,「四念處」裡面的「覺」,把它改成「受」,這樣就是了。
這一段是「身念處」非常重要的開示。佛陀就講:「身念處」這個方法怎麼修?怎麼樣才能夠把握住它的要領核心?注意這幾個字:「行、住、坐、臥、眠、寤、語、默、動、靜」。「行者知行」當你在走路的時候,清楚的知道你當下在走路,每個腳步都要清楚覺察到。這一點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就要開發出來。不要小看,不要想說:「我要學的是什麼神通、感應啊!我要求的是什麼感應啊!什麼境界啊!我要求的是往生哪裡,你在跟我講要看什麼腳步,行、住、坐、臥…觀察這些,這個不重要吧!這個沒什麼稀奇、沒什麼稀罕啊…」錯了!「四念處」它是幫助你開發明覺,非常有效、又非常有系統次第的解脫之路。
我們把大智慧的人,稱為「覺悟者」,佛陀就是覺悟者、覺醒者,它裡面有個「覺」,他一定是覺醒過來,卻了悟宇宙真理實相,然後依他所知道、實修實證,親證、如實知、如實觀、如實見之後,把他所知道的跟眾生分享、講出來。這就是覺悟者所講的,宇宙真理、生命實相的這些法則,我們把它稱為覺悟者所講的法。佛法,佛,那是個翻譯而已,「佛法」也就是覺悟者所講的法。
覺悟者所講的法,不是自己憑空想像的,不是個人的思想,不是個人的思想主義,他不是個思想家,他不是個哲學家,在那裡憑空想像著一個理想的境界、理想的制度是怎麼樣…,不是這樣。真正覺悟者、覺醒者,他所覺悟到的就是宇宙的真理,因此後面一樣有一經就是提到,佛陀自己就很坦白的講:我跟大家講的真理實相,都不是我佛陀所創造、所發明的;就算我釋迦牟尼佛沒有出生,這些宇宙的真理、運轉法則,依然是法爾如斯在運轉;不是我釋迦牟尼佛所創造、所發明。
「佛法」講的就是覺悟者所發現的宇宙的真理、實相、法則,不是說佛教所專有,不是釋迦牟尼佛所發明、所創造、所專有。我們把觀念知見先搞清楚,這樣你才不會一直標榜著:我這個法,這個才是佛教的,這個法才是最高的、最好的,而一直在經典或是大師偶像崇拜,這樣是不正確的。所以,佛陀就是跟我們講,我所發現的這些,那都是法爾如斯的存在,希望大家好好的去了解、去求真求證。
為什麼我釋迦牟尼佛能夠知道,而你們卻不知道呢?差別就在於你有沒有覺醒過來而已。如果你的覺性有開發出來,你「明心」了,你開發出來就能夠覺察得到。你能夠把覺性、明覺開發出來,就像開啟了智慧眼,這時候你就能夠親證,為法做見證,就可以證明釋迦牟尼佛我講的是真是假。所以,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只要把覺性開發出來就好辦。所以,整個「四念處」就是在開發我們的明覺、覺性。
我們一般人往往是活在不知不覺的世界裡面~遲鈍,總是在事情發生了很久之後,然後才後悔、懊惱,那都是因為當下沒有明覺。所以,一般眾生是處在不知不覺的情況,就是處在無明的情況。當你慢慢的透過修行開發覺性,來到「後知後覺」;你再繼續去用功,繼續開發覺性,就可以來到「先知先覺」。所以,邁向解脫之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就是覺性的開發,你要醒過來。
醒過來,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才能夠見到法,才能夠看到真理實相。所以,你所用的法門,能不能幫助你覺醒過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擇法覺支。如果你所用的法門,能夠幫助你逐漸的覺醒過來,逐漸的心越來越清明,能夠去看、看清萬世萬物的實相,看清宇宙的運轉法則,這個法門就非常好。你要覺醒過來,那是有次第、有步驟。如果你對於比較粗的這些動作,沒有覺察到的話,則那些深層微細的行動、作為,根本看不到。
行住坐臥,舉手投足,如果你沒有保持明覺,不可能真正看到「心念處」,所看到的都是很粗的,很粗的表層。真正深層裡面,你是看不到的;很幽微的心態,你是看不到的。所以,不要小看「身念處」的開發。「身念處」開發的要領,就是你在走路的時候,清楚的知道你在走路,上下樓梯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現在的每一個腳步,把你的念頭、把你的覺察力,放在你當下的動作。走路,清楚知道走路。
「住則知住」,如果你是沒有走路,站著不動,靜靜的在看,站的時候,你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現在站立的姿勢。當你在看什麼,也清楚的知道你現在在看什麼。練武術、練劍的人,還是一樣,劍到哪裡,你的心就到哪裡。修行人明覺的開發也是要這樣,你的六根、你的身體,處在什麼情況之下,你的心都要清楚的覺察自己現在身體的情況。你的手伸出來要去舉杯、喝水,這個動作都要清楚明覺,整個過程都要清楚明覺。
所以,「行則知行」的「行」,不只包括走路,也包括你的手的動作,都要清楚覺察到。如果天氣熱,你在扇風散熱,你也要清楚知道你的動作。「行則知行,住則知住」,也就是動靜你都要清楚的覺察到,你現在身體是在動,還是處在靜的情況,你有沒有在看,你在看什麼,你都要清楚明覺。
「坐則知坐」,當你坐下來,或是打坐,你也要清楚的知道,你現在的情況、你的坐姿。一般很多人坐下來的時候,然後心就是東想西想、東奔西跑、心猿意馬,你的心很少跟你的身對焦,所以身體常常是處在衝動、無明的情況之下。今天你真的要開啟智慧,你真的要邁向解脫的話,要把這個習氣、習性,慢慢的改變過來。
禪修就是幫助大家,改變我們那些散心雜亂的習氣、習性,讓我們的心逐漸的收攝回來,讓我們的心跟我們的身能夠對焦,你的心跟你的身,對焦在一起的時候,你的生命才會真正的逐漸發揮出來。如果你的心跑到過去、跑到未來,沒有跟你的身體對焦,就會活著像行尸走肉的世界。你的心,如果沒有跟你的身對焦,你就好像活在行尸走肉的情況。就算你有很多的作為,但是你有很多的作為,會是處在無明的情況下,然後你造惡因,跟眾生結惡緣,都不知不覺、不以為然。
所以,你在播種惡因,因為你不知道,你也不以為然,但是不因為你不知道,就沒有因果。記得!不因為你不知道,就沒有因果。結果,因為你在跟眾生結惡緣、播種惡因,將來會有惡的果實呈現。當惡的果實呈現之時,眾生又在埋怨別人、怨恨別人,認為:「我沒有錯啊!我都是為你好啊!我都是慈悲啊!都是對的,我沒有錯…」然後都是在怪別人。你看,前面在播種惡因的時候,就處在無明的情況之下,你不知道你在播種惡因。
當惡的果現前的時候,你再怎麼檢討,就是檢討不到真正苦果的原因來自哪裡。所以,眾生就繼續處在苦海裡面,因為你找不到苦的原因真正來自哪裡,就沒辦法斷除真正的苦因。你繼續在播種苦因,也不知不覺、不以為然,這就是眾生處在「無明」的情況之下,主要就是因為你的覺性沒有開發出來。
覺性沒有開發出來,他就會繼續如此的在「無明」的情況之下,播種惡因、結惡緣,而自己不知不覺、不以為然,然後又把自己認為是正人君子,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好,自己比別人聰明,自己比別人慈悲…,然後別人對我們有所抱怨、埋怨的時候,認為別人在批評我、毀謗我、攻擊我,別人惡意、別人對我不友善…,這就是一般眾生習以為常的思維。在這種世界裡面,你是沒完沒了的繼續在苦海裡面浮浮沉沉。
除非有一天,你能夠來到:真正的靜下來,開發我們的明覺,去找出真正的苦因所在,去找出我們本身習以為常的錯誤的運作方程式,去找出我們很多的錯誤的觀念知見跟運作模式,去找出我們過去處在「無明」的情況之下,是怎麼樣在播種惡因、結惡緣,你要真正能夠找到,才有辦法真正從苦的根本原因來淨化、來斷除,從此你才會真正是播種的是純淨的善因、善種子,而那些惡因惡緣,會在你明覺的情況之下,逐漸的減少、減少、減少。
不要小看這樣的過程,這是你的生命的淨化,真正是進入到你生命的核心、DNA,生命核心裡面的改變、淨化,品種的改良、品種的提升,一定要深入到你生命裡面深層的心靈裡面,你的運作方程式,你的DNA,你的潛意識裡面。「四念處」的開發,就是由明顯的、外圍的、粗淺的明覺,逐漸的開發、開發出來,然後要再往越深、越微細的明覺去開發。所以,身、受、心、法,那是有次第、有步驟,逐漸的深入。
為什麼要來禪修?為什麼要珍惜解脫道?不是為了別人,而是讓我們早日能夠開發明覺,讓我們能夠了解過去的顛倒夢想,讓我們能夠處在明心的情況之下,一方面處處見法,一方面開啟我們的智慧,提升我們的生命品質。所以,參加解脫道,那是讓你的生命真的不斷的在成長,讓你脫胎換骨。
解脫道的禪修不是一般的禪修,但願大家好好珍惜,今天就跟大家勉勵到這裡,你在坐的時候、走的時候,都清楚知道你當下的動作、狀態。靜坐的時候,好好的觀呼吸,呼吸長,我知道現在呼吸長;呼吸短,知道我現在呼吸短;呼吸快,知道我現在呼吸快;呼吸慢、微細,也清楚知道我現在呼吸是慢、微細。
把你的注意力、覺察點,第一個階段先放在鼻頭,人中上嘴唇這個地區,不要用力,是輕輕的把你的明覺放在鼻頭人中這附近,清楚的覺察你的呼吸,每一個氣息的進出、進出。靜坐的時候,放輕鬆的觀呼吸。離開禪堂或是要下座,每個動作我們都保持清醒明覺,後面「身念住」逐漸深層的開發,我們還會陸續跟大家介紹,但大家要一歩一歩紮紮實實的去做、去開發明覺。所希望跟大家講的,沒有贅言,沒有那些花拳繡腿,都是直接乾淨俐落的協助大家開發明覺,而且將來不管是動是靜,你都能夠應用。
大家要好好的用功,好好的珍惜,謝謝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