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云何安住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觸事無心

■ 文/華東藏


「睹境不動」是指對於外境不分別愛惡取捨,這是修「假觀」;
「觸事無心」是指對心內事不分別愛惡取捨,這是修「空觀」。

進一步說,觸事無心要比睹境不動更難。
因為人的心念繁瑣難盡,

往往遇境只是剎那,
但是之後心念思緒翻攪,久久不能自制。

這些心念總是在評論、計較、有意強化、有意忽略某些議題,
確保自我的存在有價值、有成就、有意義、安全無慮,
或是全有全無地彰顯它無存在價值、無成就、無意義,
以再再保證「殘破自我」的存在有理。

明明境界已過、往事已遷,
但念念不忘的,卻是著之又深的前塵觸影。
或憂或喜,讓人如瘋子般心不得安靜。

這樣的心念,對人的生存沒有幫助,
對生活卻是莫大的困擾,對於生命更是無法體會其真義。
所以有必要修正。

修正的方法,不是告訴自己過去的心念不對,
這是頭上安頭,以念止念,再多的評論只會引來更多的念頭。
修正的方法,只是簡單…「放下」。
對於無用的多餘的念頭,僅僅學會-「丟掉它」!


引用 證嚴上人談「人有二十難」:

佛陀說『睹境不動難』,意思是:處身在順逆境界之中,而能不被它所動,確實不容易。 若能徹底了 解苦受樂受的真諦,則不會被境界所轉。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惡而上下流轉不停;心若為善,便是天堂;心若為惡,便容易墮入地獄。這六種境界,都是由心所 造,也因此心受外界所轉動而無法解脫。 心為什麼會被境界所轉?簡單的說是因為有貪、瞋、痴而產生。

而為何『觸事無心難』呢?佛陀是要啟 示我們,人生本來是可以在很單純;很逍遙自在的情況下生活。可是,凡夫無明一起,就會把最簡單、輕安、逍遙的生活複雜化,因之產生煩惱痛苦。『天下本無 事、庸人自擾之』這句話人人 都會說,但是偏偏在生活中,儘和一些人與事過不去。時間分秒不停地流 逝,而我們的心卻常記掛著以往的人我是非,直在那兒不停地打轉,這就是煩惱的凡夫心,所以佛陀在人生二十難中說『觸事無心難』。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制心禪的真義

■ 文/華東藏



在「談淨土」的讀書會裡,我們再次提到了「止-定心的方法」。

其中,Amy引用智諭老法師《師父的話》如下:

念佛,不是空空念一句佛號。有用功的法門,要點在制心。如果你念佛不攝心,沒有用。你發現你的心跑掉了、散掉了,趕緊把它捉回來,安置在一聲佛號上。制心法門是無上法門,佛所傳。

大家還記得「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吧?。天臺家立【凝心襌、制心禪】,再進一步就【體真禪】了,那入聲聞四果道了。所以,制心一門很重要,希望大家本此而修。 大家不相信自己觀察,如果你如此用功,會感覺你的心好像獼猴一樣,沒有一剎那停止。如果要教它停止,唯有停止在【一聲佛號】上。

智論老法師此番珍貴的說法,是從「依緣止」(凝心禪)下手,進展到「制心止」(制心禪)的方法。

記得我們在「止-安心的方法」一文提及:

制心止:了解「心」是「能攀緣」的主體,「心念」也是「所攀緣」的對象,
以心觀心,妄念即止息。
這是我們上次讀書會教大家的「抓念頭」方法。
妄念現前,正觀一起,煩惱立脫。擒賊先擒王,
這是很妙的方法,可以避免我們在所緣境上所做的分別想,
致使妄念不易降伏。(因為「想要降伏」的念頭,也是妄念)。
這也是「圓覺經」所提到,「以幻止幻」的修法。
禪宗的「參話頭」,也是此種修習之一。
這個方法,可以快速地止息煩惱妄念。

在此進一步闡釋:

參話頭之意,話即是「說話」,頭即是「起頭」。

在我們說話之前,心中必起一念(也有人是二念三念無數念,愈直心的人念頭愈少),我們要去觀察說話之前的起的念頭是什麼。更進階者,去覺察念頭起來之前的起源是什麼。

大家玩過「打地鼠」的遊戲嗎?只要地鼠頭一探,我們就反射性地拿起小鎚往頭上打。基本上與制心禪的方法是一樣的:保持全然的警覺與專注,覺察每一個念頭的生起。重點是「打了之後不回頭」,就不會「頭上安頭」。這個不回頭,就是不評論的意思。

覺察每一個念頭生起之前,就是「制心禪」的真義。因為覺察是發生在念頭之前,那怕心念如萬頭鑽動,也可以不著痕跡地踩在念頭之上輕身而飛。那種飛翔的境界就是「不動」。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變相的平衡

■ 文/華東藏

爸爸在上班時被老闆責罵,回家後罵媽媽出氣;
媽媽一肚子火,朝向吵鬧的孩子就是一個巴掌。
孩子本來高高興興的,被打後滿腹的委屈,向小黃踢去!
小黃氣得汪汪叫,張口往爸爸的皮鞋用力撕咬…

這是負面能量的傳遞,也是變相的平衡。

玩過積木嗎?
要維持一個不可能的歪斜平衡,
必須要靠很多更不可思議的支撐。

於是,工作上的不順利可以在宗教的情操中獲得平衡。
婚姻上的不幸福可以靠事業衝刺的成就感中獲得平衡。
自己成就不夠好,可以靠著講別人的八卦而獲得平衡。

因為不願意正視面對自己的問題,
我們靠了許多變相的平衡去支撐生活。
直到有一天再也靠不住的時候,一個一個謊言兵敗如山倒,
才發現我們心的國土危脆不安。

發現「變相的平衡」,拆掉假面的支撐。
你就開始進行一場「心的革命」,
唯有真正的改革,才有可能煥然一新,活出心的生命!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跳脫煩惱的方法-沒有固定的自我中心
■ 090412 談自我(下)會議記錄

華東藏:「心智是多經驗的累積,你很多的時候都在繞圈圈,你有一定的模式跟軌道,所以你聽到話時是心智所反應出的,它就不是很新鮮發生在當下的事情,所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會一直去挑戰,你將會發現自我不斷在左右我們,當我們擁有別人的自我,那別人的自我就會一直湧現出來,你將會發現它是有一定的模式。我們練習多觀察自己的自我,慢慢會了解別人的自我,那會變的很有趣。就是說你不是活在自己的自我,可以跳脫到別人的自我。」

AMY:是要透過言語嗎?

華東藏:「不需要。」

AMY:那是怎麼感覺?

華東藏:「把自我放下,就可以裝別人的自我,所以告訴大家放下自我的重要性,因為你只要空出來自我,你就什麼都能做,也可以體會每一個人真正的意思。
小鸚:「那要夠敏銳。」
華東藏:如果是從自我的出發,那就不夠敏銳,是要自然而然放下自我,放下自我一分,就會敏銳一分。」

AMY:「要定力非常好,才可達到那境界。」

華東藏:「所謂的專注,不是我要專注的專注,我要專注就有揀擇-要與不要,像是我要專注聽話,就代表我不專注其他,那你的專注是很局限的,你了解意思嗎?」

AMY:「那是所謂意識流在跑的方向嗎?」

華東藏:「所謂的專注是說要去看自我全方面的流向,你自己本身的意識也是一個自我流向,別人反應時候,他也有意識的流向,很多的時候我們會專注一件事情,而忘了周遭其他的人、事、物。」

AMY:「那怎麼知道他是真心的相應?」

華東藏:「就是不要去考慮是不是真心的這件事情。」

AMY:「不要考慮?」

華東藏:「對!這個中間是需要多的練習,現在只是讓大家有初步的概念,要達到這個境界要透過很多的練習,很多宗教法門也是在教大家訓練定力,那我們就一步一步去討論逐步學習,先討論學習自我根本的工具-自我。

首先,自我一定要完整,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沒有自我,反而要很清晰的自我,讓自我完整和健康,你知道它(自我)所有的欲望、需求,知道它心中所向,知道他怕什麼?喜歡什麼?慢慢你就會掌控這流向。」

華東藏:「掌控自我有什麼好處?」

華東藏:「你可以清楚觀看自我在運作(活動)而不受它(自我)所影響。例如:我現在很生氣,是自我在生氣,但我心中有一個很安靜的觀點,知道說這個人在生氣,而我的心不受它(自我)所影響。」

小鸚:「這是分開本領嗎?」

華東藏:「對!暫時先分開。分離久了自然就會貼近那個覺性,他是不受日常生活或各種情緒所影響。所以可以生死自在,可以死了也沒關係,心還是定的,那你就無所懼。」

常不輕:「等於是跳脫自我一個新的層面。」

華東藏:「第一個步驟是先了解那無法跳脫的自我是什麼?第二個步驟是如何跳脫他的控制?一般會覺得恐懼就是我在恐懼了,生氣就是我在生氣,只是我的利益受損,很多的反應其實只是自我的反應,所以克里希那穆提曾說:【心智不代表一切】,心智只是我們可以運用的工具之一,如同語言一樣,我們可以運用語言和人講通,我們也可能用心智去影響別人,去作教育的事情,但心智不是本性。譬如菩薩在涅槃成為佛陀時,祂是沒有起心動念的,如果祂要渡化眾生會從人心智下手,從眼耳鼻舌身下手,可能會轉世成為人或六道眾生之一,但這只是渡眾生的方便法。」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止」-定心的方法
■ 文/華東藏

法門是依人心之病態而虛設的:
佛法有八萬四千種法門,醫治八萬四千種心病。
既已無病,治法便沒有存在的價值。

如果你一直需要靠某種藥物才能健康、自在,
那代表你一直處在病中。

至於病或無病,重點就在觀察自己有無「執取相」。
此次讀書會的主題是「談安住」。
安住,便是「止觀」中的止,也就是「定心之道」。

我們的心,有二種相貌:一是「妄想紛非」,一是「昏沉寂寥」。
要讓自己的心明了而不昏沉、寂靜而不動亂,達到念念相續、明淨圓覺,
就要修習「止」的功夫。
讓心念亂流止息的方法,粗說有三種:

一、繫緣止
二、制心止
三、體真止

繫緣止:以專注「一境」,來約束心念無限的亂流。
即以心的專注力,安住「所緣境」而不動亂,即是「繫緣止」。
如「念佛號」專注在佛號上、
「數息觀」專注在呼吸上、
聖脈的「森林想」專注在地、水、樹、空、
「觀想法」專注在想像之佛像、光明上…等。
這個方法,從「有」著手,最適合現代人資訊過多、妄念不斷者。

制心止:了解「心」是「能攀緣」的主體,「心念」也是「所攀緣」的對象,
以心觀心,妄念即止息。
這是我們上次讀書會教大家的「抓念頭」方法。
妄念現前,正觀一起,煩惱立脫。擒賊先擒王,
這是很妙的方法,可以避免我們在所緣境上所做的分別想,
致使妄念不易降伏。(因為「想要降伏」的念頭,也是妄念)。
這也是「圓覺經」所提到,「以幻止幻」的修法。
禪宗的「參話頭」,也是此種修習之一。
這個方法,可以快速地止息煩惱妄念。但需要教授其大意,並時時提醒。

體真止:隨心所念一切諸法,悉知從因緣生,無有自性,則心不取。
若心不取,則妄念心息,故名為止。
若證悟「般若波羅蜜」,即能做到「體真止」。
察覺一切皆是依心所現,親見如來本體,故名「體真止」。
譬喻來說,心猶如一個摩尼寶珠,
就像一個圓球型的明鏡一般,可以映現所有的悲歡離合、世間諸相。
但是這種映現,卻不損寶珠的本質。
而寶珠上虛幻映現的世間諸相,也從來不是實有的。
如是觀照,漸近本體。

大眾可從「繫緣止」、「制心止」這兩種方法先用功。待得時日,即能親見「體真止」。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把握正念
■ 980329 談自我(上)會議記錄

歸零:我們的念頭常常會出現很多已發生及未發生的事物,當出現這些念頭時該怎麼辦呢?

Amy:想過去的事是雜念;想未來事是妄念,應該是把握當下的正念,用現在每個當下完後,就前腳走後腳放。

空城計:(把前腳走後腳「放」,聽成後腳「斷」)我覺得用「斷」妄念似乎不妥,因為佛法說不應以斷滅相來說法,若我們不真正去面對自我來處理問題,只用正念來阻斷妄念恐怕會落入治標不治本。

Amy:我說的是以很自然的方式,就如照鏡子般自然出現正念,指的是以正面的念頭來面對與處理目前的問題或妄念。

小鸚
:我覺得歸零的問題可能是背後存有不安全感,所以我以前常會擔心我的小孩子被綁架,後來我做了很多對小孩子好的事,比如說我以小孩子的名義去捐款、對我自己小孩子好後,很神奇的,我就不再擔心我的小孩子被綁架了。

華東藏:因為充實了自我,比如說你去做了很多好事,你會很自然擁有安全感,當你一直被防備別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常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怎樣看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看待你,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會對你怎樣,所以內在的不安怎樣去彌平?很多時候是自己的造業的問題。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