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云何觀察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如果一切都是空…

■ 文/華東藏



純想即飛-有人問,要飛到那?
純情即墮-有人問,要墮到那?

如果一切都是空相,如實感受後不也空相嗎?
那麼愛一個人、恨一個人、救一個人、殺一個人,
不也都是空相的顯現嗎?

又為什麼要執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呢」?

道道道……道一句來!!! 

請竹友自己就現今的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老師的回答: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是以行善者得福,作惡者蒙禍,因果確鑿!


修行是為離苦得樂,首先需修善因才得善果,

是以純想即飛,將欲念與執著淡化,

持感恩心、存利他想,即能常在人天,受勝妙樂!

若仍純情,只求欲望得遂、愛念不減,不覺墮下三道長夜漫漫。

此猶如刀頭舔蜜,終必受五蘊造作之苦!


但因人天福報,時有享盡之時;五蘊熾然,需救燃眉之急,

才進一步學習觀照覺察,原來五蘊自性歸空,本無造作;

念念返聞,方止心頭妄想不斷,法本清淨。

漸漸了悟中道,不落兩邊,方能度一切苦厄,究竟解脫至樂!


若行者初學空性,便妄執一切皆空,

我愛我恨我苦我樂,亦屬空幻而遂行其志,

那便造業萬千而不自知。因果業報,需信非虛!

行者怎可不加小心分辨,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分辨是否證知空性之理的方法:

你「愛」某人事物時,自覺從空性中並未執著,

那就試試「不愛」行不行,若行,就對了。

你「不愛」某人事物時,自覺從空性中並未執著,

那就試試「愛」行不行,若也行,就對了!


愛煩惱的人,不愛行不行?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

放下面具,自他兩觀
■ 090517 談觀察 會議記錄

空城計:但是覺察這樣的心卻沒法持續,也就是說境界來時,還是隨境而轉耶!

觀一:為何覺察\定力沒法持續? 知道卻做不到?

小鸚:我是先做功課,然後那個心猿意馬、靜不下來、很衝動的心,自然會越來越減少,越縮短那種干擾與拉扯的苦惱。往往在同樣情境,可能今天是很在乎很難過,但明天又還ok,所以好像是自己當下心的能量不足有關,所以”我”是否也不是在固定的狀態,意思是說隨時照顧好當下的心,若發現是負面能量時,就先做定課培養正面能量,有時境界太強太突然,一時無法靜坐,我會先”經行”,大概15~20分鐘就感覺身心的鬆沉落與平衡平靜。

華東藏:這是「亡羊補牢」的方法,只要願意隨後覺察,猶時未晚也。

空城計:請問華東藏師兄,您能在觸境時同時覺察自己內心變化嗎?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在當下就能了了分明,自然的覺察?

華東藏:基本上,我個人在外境刺激反應跟覺察內心,幾乎是同時映現的。一般而言,一個人的真義只有30%是以言語來表達(可包裝可修飾的),約有70%的真意是從眼神、肢體動作等中呈現出來(是比較難掩飾與防備的),所以我們平常多去擷取及注意到眼神、肢體動作等這些訊息,慢慢自然不會太在乎所說出話的內容,而能夠真正了解到對方心中真正的想法,也能看到當下的心是直心的?還是曲折心的呢?

人之所以會有曲折心,一般是因還沒準備好要接觸外境,所以先包裝起來自己的真心(怕自己受傷而不敢拿出真心)。直心的人,因為少了心中轉折這一部份,反而容易做好觀察的部分。曲折心的人,需要更多的愛及包容,惟有真正的尊重與愛,他們的心才能自然開展!!

藍天白芸:我們面對某些不願面對的人事物時會講迂迴的話,其實就是戴上了「面具」,但是經常戴面具久了後,就會發現自己看不到哪個才是真正的我??

華東藏:就像蝸牛若沒有殼該如何生存?人也是一樣往往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需要設很多關卡來保護自己,面具其實也只是一種關卡的形式而已。
所以在精神醫學上有三種人~
●    自大- 不相信別人、只相信自己。
●    自卑- 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別人。
●    自閉- 完全不相信別人、不相信自己。
這三種表達自己的方式,是世人最常用的三種面具。而「自閉(Autistic Thinking)」是其中最嚴重、最難以救藥的面具。因為自閉的人封閉了所有的出入口,只在自我迴路中打轉。這種人千萬世中,求見真我不得。

華東藏: 所以每天24小時要有個暫時放下身分、放下標籤,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與時間,來放鬆、放空身心,做讓自我自然回心轉意的功課。試試看,從最近的觀察中,發現凡事若願意先回來看自己,生活自然變的更省力、很喜樂。本我其實是一切具足的,就是常常不斷去練習。境界來時,先看自己的內心(停看聽、回心轉意),如實觀看自己當下身心緊鬆變化過程,自然地讓外境塵埃落定,自然就能明心見性(恢復本來面目)。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放空「思想造作」的練習
■ 090517 談觀察 會議記錄

空城計:在華東藏老師所寫的【覺察之道】文章中提到,重點是”怎麼看”  而非看什麼!觀察自己情緒是為何有喜、有怒?相對別人是否也會這樣的喜、 怒反應著呢?然後自然跳脫自我?淡化自我?如何念念分明、了了而不分別(單純知道而沒有任何判斷)?

華東藏:慢慢練習幾次後,慢慢地心的專注力\定力自然會提升起來。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斷在講話、很有意見?很愛判斷?但 定、 靜不夠,就看不到,而一旦看到自然就轉正,就像”鑽木取火”一樣,一旦火苗燃起來後,木頭(妄念) 自然全部熔入,全燒掉了,就會端見一切只是因緣生、因緣滅。

禪師名言:「打的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
如何讓心能真正靜的下來,重點就是⇒看著他…直到他  停止他的遊戲…

如何沒煩惱呢?單純看心的造作,它的演戲,是覺察的第一歩。
像現在就可以練習:
1-    抓自己的念頭  不是去抓空城計師兄的口誤或漏洞
2-    心是自在的 單純的嗎  還是曲折的呢??
3-    練習放空意念(身見 我見 法見),直接用根、用全身去觸,去體驗,很安靜地聆聽著自己身體的聲音 4-    例如:做蓮花手時,手指慢慢一一往內捲,內心自然的收縮、攝心!~ 再來手指慢慢往外翻開時,身心自然跟著膨脹、鬆開。就是這樣,跟著因緣跟著境界,自然一點,不隨不制,讓感覺慢慢出來。
5-    發現起心動念時,先去抓那個頭(擒賊先擒王)。

華東藏:意根的念念變遷,也是緣生緣滅、也是無常,所以想要如何、應該要如何,這都算是雜念,都是多餘的。重點是如何活在當下,單純如實觀,排除自我的思想、煩惱,自然地回到本心本意,那明心見性就不遠了。

我們下週的課程內容即使討論定力,我先在此簡單說明定力,定力就是藉著方便法(念佛、持咒、抄經、誦經、觀呼吸等等),達到專一念的境界 ,有一定的定力後,才能起觀,觀到當下起心動念時,也要繼續看到緣起,原來根本沒有源頭啊!! 心定,自然正念與明覺度就越明顯。 

其實一開始有些擔心討論這些,是否給人是在唱高調的感覺?
因為大多數人的能量都耗費在這”自我(我及我所有)”的煩惱上面,往往面對問題都無法真正對症下藥,不知擒賊要先擒王,或者要如何去擒王??

當發現明心的神妙,就會好好運用這個法寶,以明覺的心,來幫助自己全方位的看透問題,自然身心的能量與喜樂源源不絕,在生活中悲智雙運,智慧自然提升,戒定慧是一起運作的和諧共同體。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信念」有那麼重要嗎?
■ 090517 談觀察 會議記錄

空城計:好!到現在為止,大家上述對人事物的種種發言中所呈現的想法,是否也是一種”起分別心”呢?另外我們剛請大家觀看對面的房子,房子只是”相”而已,我們能否觀到”體”呢?是否能夠真正觀察到現相的體?還是眼見為憑?以為自己所見到之相才是真實的?    

(竹友們又繼續踴躍發言,然後華東藏老師做了以下之說明……………………………….)

華東藏:請問大家,”想法”或  ”信念”有那麼重要嗎?我們會不知不覺將自我做無限延伸?會不斷支持自我信念,而忽略無常 、不接受無常、 不明白諸法緣起。
例如:殺一個人是不對的,但假使這個人準備殺害10位良家婦女,殺了此人可拯救10位良家婦女,那麼殺人卻是救人,又是對的。
但是這10位良家婦女此生會遭受殺害,係為他們過去生曾集體獵殺這個壞人,這是今世所應得的果報。結果你無端介入,阻止了這個壞人的報仇。你做的到底是對的,還是不對的呢?

華東藏:很多事情探討到最後是無解的。所以這輩子的功成名就真有那麼重要嗎?還是善觀因緣且接受因緣,活在當下比較快樂自在呢?!

當自己心安、心自在時,相對地想法不是那麼重要,已經不那麼執著的時候,才能開始正確的觀察。

自我觀察-只是自己看自己在玩的遊戲(自我不斷對話),所以不需太認真,若以玩遊戲的心情來看待,自然雲淡風輕些。心自然開始慢慢澄清(無明慢慢去除),希望煩惱能減少,是非分別的心(自我意識)就要先變淡,讓心定(靜)的下來,覺察力以及對世間的廻向自然是正面的。

所以看什麼其實不那麼重要,只有加重自己的是非煩惱而已。所以不需這麼在乎自我、這麼捍衛自我,很多煩惱都是意根過度敏感的作用,都是因為有分別念,然後念念產生委屈、擔心、焦慮…等等。能否甘願做、歡喜受,不管做與不做都能開心、不執著,知道生氣、悲傷、擔心種種情緒都是從自己的心生出來,其實是可以有選擇的呀!

要學習看好己心,只要願意開始覺察,自然終止那個自我不斷對話遊戲,懂了之後,還要在生活中常常練習,當有了體驗之後,就會有感覺,且真的很好玩、很有趣唷!大圓鏡就是這個意思。此時心是空、明的境界。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理透則心淨
■ 090517 談觀察 會議記錄

空城計:請大家進入我們今天第二個主題,【
把世間學問變成自己的“妙觀察智”】一文中提到,現在少林寺以企業化經營方式運作少林寺並推向世界,有些人說這樣是破壞了佛門應有之運作正軌,有些人則認為這樣做提升了中國佛教的地位,提升了少林寺的地位。請問大家當您觀察到少林寺的演變後,您自己心中會對少林寺的演變有什麼樣的想法嗎?若有,請問您心中的想法是什麼?

諸竹友各自抒發己見……………………………………………………………………………

空城計:同一件事,但每個人所看到或感受的卻都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所以我要再次請問大家,您平常是如何在看外境的世界?當境界來時,有沒有練習過觀察自己的內心變化呢?

觀一:遇到不同的刺激與變化,我個人會做紀錄以便知道受影響的程度,但多半只是表相的過程,很少再去注意或練習觀察內心的變化。

常不輕:先禪坐後,才做反觀自己今天這樣反應、這樣對待,真的是彼此的最好了嗎?然後通常都能回到平常心。

空城計:聽起來大家都是在事後比較空閒時,才能去觀察自己內心的變化。以我自己來說,之前我父母親要搬家,某個週五晚上他們臨時問我說明天有空去新家幫忙打掃,但原本我們家已經規劃了週六日要去南投二日遊,最後仍然去幫忙打掃。

週六到了新家問清楚要將房間清潔好後,將鋪在地上防塵紙撕掉,就在我自認已打掃乾淨要撕防塵紙之際,我被我父親斥責窗戶沒有清潔乾淨怎能撕除防塵紙,後來我用抹布擦好窗戶後,又再次被斥責玻璃窗上的水泥髒點未刮除,那天早上就一路被我父親唸,心中非常非常不爽。認為自己犧牲好不容易規劃好的出遊來打掃,父親又不說清楚而以其主觀意識來做事,心情非常不爽,很想就一走了之。

後來轉念一想,父親怎麼樣唸我是他的事,我若因為他唸我就搞得自己情緒憤怒而一走了之,不但無濟於事,且只會使得雙方狀況惡化。所以轉念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來幫忙打掃,就儘自己能力打掃乾淨,父親如何認知我無法干涉,但問對得起自己問心無愧即是,放下「自己出遊假期來幫你忙還被你罵」的心,當下心情就不再有怨懟而輕鬆了,也順利完成打掃父母親的新家了。

華東藏:剛才空城計所分享的例子,原本已經決定好要去自己已規劃好的假期,卻因臨時去幫父親打掃房子而取消規劃許久的假期,結果還被罵!其中取消規劃好的假期幫父親打掃,其實是自己心中有所求,想被肯定是孝順的好兒子,所以過程就有委曲與壓力。因為心中認為自己已經犧牲很多還被罵,一旦被罵就覺得好委屈,馬上很生氣。

但就在透過「覺察」自己內心的變化,觀察對方為何要罵我,他的心境為何?為何自己的反應是生氣,我的心境為何?當自己透過這樣單純的如實觀之後,發現其實自己被罵只是父親個人的習性(習慣)所產生而已啊!我幹嘛隨父親的習性起舞!觀察到自己內心無須隨外境變化之際,外境的影響就降低了,最後回到本身自我內心的問題而已!!   

當空城計看明白了父親為何這樣對他生氣時 (其實也不是他父親的真心啊!),再看清楚自己的內心時,就發現原來是自己的我執在作意,是自己被自我綁住了,看到當時自己是很法喜、很心開的,真的一切只是自我在作祟在演戲而已。

若是我們能經常練習很單純很無所求的心態,只管活在每個當下、享受每個當下,心是可以非常輕安的。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面對外界批評的觀察方法
■ 090517 談觀察.會議記錄

空城計:大多數人都習慣用「自我」在看這個世界,例如:大家看一下對面這一棟房子,也許有人會覺得美,有人覺得醜,還有些人會沒注意看到屋子,看到的是房子後面的美景,所以同一件事就會產生很多不同的看法。

藍天白芸:因為每個人的個性、成長背景及人生歷練都不一樣,所以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覺勇:有啊!像我在市場隔壁賣菜的太太,常常以張牙舞爪的態度對我說教,且還認為只有她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自我主觀非常強烈。另一個境界也是天天發生,造成我的壓力很大!像我等一下要回家了,在回到家之前,就開始害怕一進家門就要面對公公將如何的碎碎念。像我天天都要面對這樣的境界,請問老師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外境呢‭??‬

華東藏: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常常有意識地截取別人對他負面的看法,藉以證實自設的低自尊自我基模。所以心中常會有預期性的焦慮-別人又要碎碎念了、又要批評我了。這是一種武裝自己、以防傷害的消極性做法。其實,妳應該去思考:為何會那麼擔心或在乎公公的碎碎念?公公的碎碎念對妳影響力真有那麼大嗎?

Jen:能不能以練習「主動帶路莫怨路」來代替武裝自己,意思是說自己先主動分享開心正面的事,帶動並轉移對方負面的取角與注意力,來幫助彼此放鬆與建立信心。

藍天白芸:若我在拜訪客戶前,內心就認為對方一定會拒絕,那我如何主動帶路呢?

淑茹:在觀察別人時,會好奇每個人想法都不同,為何他會這樣想,而你會那樣想呢?另外,我也發現到人所外顯的態度言語,往往跟他內心的想法很不一樣。

華東藏:所以,我們在面對這樣的外境時,應觀察對方說這些話的內在動機(他說這些是想要達成怎樣的目的?),並覺察自我基模對這些話的反應(是否落入了「傷害→反擊」的固有模式中?)。在當下就清楚地專注覺察一切心與一切境,外境與內事的運作猶如海上波浪,而覺性一如深海無垠而不動。

例如:覺勇跟公公之間的問題也一樣,不要只看表相、只聽到話的內容,要去了解對方背後真正的心意,了解公公 內在真正的需要,他不放心的地方。所以也是要先回到自我的問題,各自有著盲點才一直沒有交集,也是信任的問題。所以先解決自我部份的這部分後,那彼此的壓 力自然就少掉大部分,也是”擒賊先擒王”。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稻草裡的火雞
■ 文/華東藏



哎呀不得了,這個真糟糕,
我們的火雞呀,跑到那兒去了,
快點找一找,快點找一找,
原來牠偷偷跑到菜園裡去了。

快來,快來,快來,快來,
我們圍起菜園快把牠捉到,
看見我們牠又跑了,跑到稻草裡去了。

哎呀不得了,這個真糟糕,
我們的火雞呀,它又逃跑了,
快點找一找,快點找一找,
原來牠這回跑到院子裡去了。

快來,快來,快來,快來,
我們同心協力快把牠捉到,
看見我們牠又跑了,跑到稻草裡去了。

============================

這首歌詞中的「火雞」,
像不像極我們的「自我面具」呢?
「凡我」受到了委屈、受到了批評,
就會像火雞一般,又跑到菜園裡去了。

陽竹林的學員小心觀察、群起合力,
將凡我變化隱藏的菜園圍起,
就快同心協力捉到凡我的樣貌之時,
它又逃跑了…

這次它變化成了「假我」,
告訴我們:只要藏到了稻草叢裡,
不再喜歡這世上的名利,
假我就多了幾分修行姿色,
火雞就不再是火雞了。

因為,假我好像比較無害,
這個自我是努力修行的,一切在進步中,
容易逃過我們的覺察。

瞧!它又變成了「神我」,
是個道貌岸然,慈眉善目,喜歡拯救生靈的菩薩。
在自建的院子國度裡,
儼然做起了一方神祇,
「能力愈大,責任就愈大!」
賦予自我一個無私的形象。

只不過,火雞還是火雞,
又用稻草掩飾、偽裝自己。
而我們的工作,就是大家努力-
抓 火 雞 ……

(這可真難抓,但是大家同心協力抓的過程,還真是有趣!)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命運是什麼?

■ 文/華東藏

一般人受傳統「宿命論」的影響,總以為人們的命運是天註定的。惟有「認命」(認知先天限制)、「知命」(知道自己命中功課),方能「用命」(運用先天限制條件,活出生命最大的能量)。佛教徒普遍相信因果輪迴,認為「欲知今生事,前世做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鼓勵人們懺悔前世罪愆,並努力修行以求來世的好命。

只是這樣的論調,忽略了來自「當下」的強大力量。每一個「當下」的心念、行動,都會為命運投入新的變數,進而產生改變生命的可能契機!

將「命」字拆開就成了「合令」。將所有自身與自心的限制條件(令)綜合起來,便成了「命」;如身體殘疾、長相、個性與家庭環境等。個人的種種苦樂,不過是這種限制條件下形成的「自我基模」的擴大呈現;而關係的種種恩怨,即是不同的「自我基模」相互作用下的產品。我們再將「運」字拆開為「行軍」。於自我條件限制下機械運作。這就成了命運。

人若照著命運走,不過只是在履行因應「自我基模」刻好的路線罷了。以佛家術語來說,是在「償業」兼「造業」;償還過去世的罪業成今世的苦報,死性不改下,會以同樣的思惟模式繼續造業。因自我造作的「慣性」,人的業報會如滾雪球般愈來愈大。

如果感受到了這一輩子充滿痛苦、想要解脫的人,應該反過來「運命」才是。思考自身的各種慣性習性,逆轉而行:原來擔心害怕的,發現面對後不再可怕;原來不敢嘗試的,現在有勇氣嘗試;原來習慣去做的去說的,在專注覺察後發現「習慣」的陌生;原來順應自心念頭去思考的,現在反過來看著它的心虛表演。你會像洋蔥般一層一層了解自心的運作,便可以在原有的運作模式裡,加入新的條件,看新的自我基模運作的順暢度,一直到完整而健康的自我基模成立為止。這是訓練自心健全的方法,也是登解脫彼岸所需乘坐的法舟。

而「認命、隨緣、止觀」,是改變自己身心條件的要點。這在達摩祖師所著的「達摩入道四行觀」中闡述甚明:
1.    報冤行: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是我宿殃,故能逢苦不憂,體冤進道。
2.    隨緣行: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3.    無所求行: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故捨諸有,止想無求。
4.    稱法行:法體無慳,財命佈施,心無吝惜,脫解三空,不倚不著。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

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三個步驟:1.知命 2.安命 3.造命(將限制條件抽離)。先認知自己的本命(了解自心的限制條件),既而面對命運,隨緣無求,止息諸想,則心即能安定;在定心中仔細分析限制條件,改變命運中的既有成分,便能創造新的命運!菜根譚、西遊記、紅樓夢及宮本武藏的心路歷程,都提及了這些修行方法及過程。值得玩味。

剛開始觀察內心的靜與雜,很容易分別,就像石頭混到鑽石,輕易即可挑出。但日久功深,意識煩惱由粗至細,到魚目混珠階段就較為困難了。心中意識境界之美好就如同魚目,但真實心光卻有如珍珠,兩者之間天壤地別。只要各位能努力觀察、不隨不制,自能訓練出一身的好功夫!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關照自己的心-抓「念」頭
■ 文/華東藏

空城計師兄今天主持「談觀察」討論會,真是太成功啦!
整場小弟我就像是個台下粉絲般,欣賞大師的演出…
台上成員對答如流、妙語如珠,尤其讓我感動-
特別是「觀一」師兄的體悟,簡直就是「照」進我心底啦!
雖然持續不久,但畢竟曾見心光,剎那成永恆。讓我們為自己加油,繼續努力囉!@@

有點 HI 過頭了… (看吧!我真的有在「覺察」哩!)
現在言歸正傳,本週學到的觀察方法-抓「心念」的「頭」,簡稱抓念頭。

請大家觀察自己的心中,是否有一個聲音常常不受控制地冒出來。
奇哉怪哉!嘴吧沒有動,但是心底就是有個人不斷在碎碎念…
表達「它」自己的看法,或贊同、或反對;
咦!又這麼一下子,它又飄到其他地方了-
擔心功課還沒做、明天的報告如何、將來事業工作如何打拼,對於未來有無限的擔心與想望。
咦!又這麼一下子,它又回想起從前總總-
勾起我們受傷的過往、童年的回憶、曾感受過的委曲,對於過去有無限的緬懷與感念。

利害的人,還可以同時心唸佛號、聽眼前的人在說話、同時心中有四、五個念頭在運轉。

OK! 你看到了嗎?
看到了這個碎碎念的東西,就是你所有煩惱的源頭啦!
在佛法中稱為「意根」。
它很聰明,幫你分別所有的事物,要愛的、要躲的、要先防備的,統統幫你精細算好。
目的只有一個-保護你的權益、讓你生存得下去!
而且,它會自動給 BONUS ,進一步幫你生活得意,再賦予你生命的意義!
夠強了吧!
所有你要的都在這一念之中了。

只是,你也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當「它」要不到它所想的,就開始大聲碎碎念啦!
這時,你會湧現許多煩惱怨言-
早知道不要投資就好了、為什麼先生小孩就是不聽我的話、奇怪老闆你厲害你來做就好了、你有什麼了不起我可也不差、為什麼我會得這種病、為什麼我就是賺不多錢、人生有什麼意義……
也會激發各種情緒-生氣、悲傷、開心、擔心、憂慮、害怕、驚嚇……

你就不得安寧啦!

所以我們一起來練習,抓住這百病之源,
讓你興起各種煩惱、欲望與情緒的「心念」。
看著它在碎碎念,是很有趣的事。你會覺得「好奇怪啊!怎麼我沒在想,它怎麼講個不停。」
看著它在表演,專注看著「它」,你會發現,它開始不好意思了,碎碎念的有點心虛。
看著,看著,不要再隨它唸啦,也不要制止它,這就是「關照」-關起心門,照見它的演出。
會有一個時候,它突然戛然停止講話。而你會照見無煩惱的空明境界…

一直到感覺「這境界真好!我好喜歡!」它又開始碎碎念為止。

慢慢練習,很好奇、很有趣的觀看,
當「前念未斷、後念未起」之際,你會 HOLD 在「空」中。

讓我們一起享受:什麼是無煩無惱的世界吧!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覺察之道


觀一:我覺得可以運用課堂上教的方法 就是你跳出來看一下自己到底在幹麻 出現的念頭多如繁星 ... 但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為什麼這時候的你,會出現這種心境來產生那麼多的念頭 ( 刺激 -> 反應) 然後你就知道自我、以及自我受到甚麼樣的刺激來產生這時候的自己 我這幾天有這樣的體會,發現改變根本不應是刻意的 因為自然你就變好、變得正念了。

空城計:上完兩堂讀書會後,發現原來週遭發生的很多事都跟我們的我執有關。就人與人間常發生的衝突來說吧!其實就是兩個堅守自我基模發生了衝突:一個要求對方要依照他的想法去做,一個則覺得為什麼不是依照我的想法去做?當雙方態勢勢均力敵時則衝突一觸即發,當雙方態勢高下分明時則註定有一方要先忍下來。惟當一旦爆發時就不可收拾,看清了就覺得原來自己一直以來被自我基模禁錮住了,不覺失笑!

Amy:要懂得覺察,觀而不落入分別、觀而不落入是非,實在是很難!可否請師兄再深入、再細部一些舉例,關於練習「覺察」「怎麼看」的教育


「覺察」並非是一種方法。

如果我們開始想:「我要覺察自己的心念,我要覺察別人的心念,我要覺察一切…」時,我們就落入了意識的圈套-能(覺察)所(覺察)立判,我(覺察)法(覺察)二執又一併湧現。您說,是不是又學了一個新把戲,看看能不能安心呢?

同樣的一句話,我們用「分別」來代:「我要分別自己的心念,我要分別他人的心念」,和上面所謂「覺察」是否很像?是的!我們又落入了「分別心」的死胡同。

祖師云:「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簡單講,「覺察」是一種圓淨明覺、了了而不分別的心境。你聽到有人在吵架、救護車的喧囂,但又同時聽到了電線桿上一隻藍鳥在叫;你觀察到了所有危機及處理的先後次序,但是內在有一個湛然不動的覺性在觀照這一切。

只有在甚深的定力中,才能覺性觀照、不起分別。
所以,練習「覺察」的第一步,不是用意想在練習「覺察」這種方法,而是練習「定力」!
當然,定力不會是「我要定下來、我一定要定下來…」的焦慮狀態。

這就是我們所提過:學習「怎麼看」,而非「看什麼」。
「定力」的產生,來自煩惱的止息。所以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為,奉行以上教義,會使我們的煩惱輕減。而「自淨其意」就是「覺察」的功夫,清淨意識分別所帶來的熱惱。覺察外境,不起分別是謂假觀;覺察內心,不起分別是謂空觀。

止、止、止,行者!靜止其意、空虛其心,止而後觀,方是覺察!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信自己不如信宗教,信宗教不如信覺察。

大部份的人都是「信自己」。
但是,自己的智慧有限,超過己所知者就完全不明瞭。
很容易遇到瓶頸、走不下去!

「信宗教」提供了一個超越自我的謙卑空間,
讓我們有機會了解自我之外的善與美。
「真正能見己過,方是教法之重點。」
但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容易造成「自我信仰」之侷限。
你信你的神、我信我的神。這依舊是「信自己」的換湯不換藥!

所以,要練習「覺察」。
真正的覺察是空性本然的流露。
「看什麼」都可以,重要的是「怎麼看」的教育。
懂得如何覺察,不被自我矇蔽,看什麼都水亮動人、清晰無比!
觀察「自我基模」,也觀察他人不同的「自我基模」,
你會發現:人類的問題皆來自相同的本源。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華東藏

所謂混亂與寧靜,都只是心的一個相貌。
觀看心的相貌,專注於觀看,就會泯除對於相貌的執著。
既已不執所觀的相貌,相貌即成空;
那麼能觀者沒有對待,觀看者亦成空。
這是假觀與空觀齊修的法門。

drlin691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